稍微成熟點后,開始喜歡《再向虎山行》、《萬水千山總是情》這種有點生活氣息,過程雖然動蕩,但結局很溫馨的電視劇。
這個時期,新加坡電視劇也很多。
陳凡印象最深的就是《霧鎖南洋》。
霧起在南方,霧落在南方,層層迷霧鎖南洋……
每當歌聲響起,大人和孩子們就會紛紛回到電視機前。
除此之外,還有《調色板》、《人在旅途》、《蓮花爭霸》等等,電視劇的歌曲也曾傳遍大街小巷。
這個時期還引進了幾部墨西哥電視劇,像《女奴》、《卞卡》等。萊昂納多的小胡子也給青年男女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從80年代初開始,國產電視劇漸漸開始出現了。
陳凡印象中最早的一部是《敵營十八年》。
這其實是模仿一部北韓電影《無名英雄》(其實是電視劇)拍攝的。
還有一部較早的電視劇叫《黑色十字架》,是旅大電視臺拍的。
然后是《蝦球傳》、祝延平版的《武松》、《夜幕下的哈爾濱》……
進入80年代中期以后,國產電視劇開始爆發了,開始經典頻出了,甚至秒殺二三十年后百分之九十九的電視劇。
什么《尋找回來的世界》、《四世同堂》、《烏龍山剿匪記》、《紅樓夢》、《西游記》、《便衣警察》……
這一時期的幾部電視劇簡直是不可逾越的巔峰。
后來大火的《渴望》之類跟這些比起來,根本就是垃圾。
因為90年代以后,很多國產電視劇開始跟港臺學了,追求煽情、追求快餐化,失去了那種生活的厚重感。
當然,這跟商業化有關。
《四世同堂》、《紅樓夢》、《西游記》這種之所以能拍出來,是因為當時不計成本。
而且,這會兒的人也漸漸浮躁了。
像陳凡、陳波這樣的年輕人,越來越難以在電視前坐下來了。
陳凡都想不起來,這段時間電視臺在播放什么電視劇。
依稀記得好像是《封神榜》或《公關小姐》,反正《渴望》是年底才播的。
其實還有一部大火的電視劇《康德第一保鏢》,因為大家都懂的原因禁掉了,其實拍的也相當不錯。
天氣預報播放完了以后,劉雅麗換臺了,換到了省臺。
信號有點不好,劉雅麗還拍了拍電視機。
電視屏幕上出現一個電視劇的畫面。
這個電視劇陳凡一丁點印象都沒有。
“咦,這是什么電視劇?”
“沒看過吧?”劉雅麗有幾分得意,“破爛王,講你們個體戶的。”
跟社會上的其他人一樣,劉雅麗眼下也一直把陳凡當做個體戶來看。
電視劇陌生,可看看演職人員卻并不陌生。
演員劉蓓,哇,這個時候看著真是鮮嫩可口啊,陳凡甚至覺得她比日后的高圓圓好看,因為她看著喜形。
再一看導演和編劇的名字,也是陳凡最喜愛的,張良。
這個《***》的主演,80年代導演的《少年犯》曾轟動一時。
當下,那些所謂的第四代導演們,要么繼續沉溺在傷痕文學的調調中自娛自樂,要么就像老謀子那樣,一邊搞著婚外戀,一邊專門拍些國人烏七八糟的東西討好洋爹。
只有張良一直關注當下人的生活。
《少年犯》、《雅馬哈魚檔》、《白粉妹》。
角度大膽,不逃避現實,也很有商業性。
可這些年,張良也漸漸被人們遺忘了。
就像這部《破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