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當時看到這里時,都不免在心中嘆息,這貧富差距,自古以來都有啊
只不過,看過了當初福建貧困的模樣再一看看這里,如今連乞丐都有一身厚實完整且并不破舊的棉衣,之后依舊讓人忍不住嘆息。
別的不說,只如今福建已經算是一個蓬勃發展的經濟城市,可也無論如何做不到如通州這樣,這是經年歷代所積累下來的富裕才有的。
然而,趙全的見聞遠不止如此。
水泥路的便利讓趙全在十五之前便已經抵達了通州,之后趙全養病三日,出門之時正是通州的十五燈會。
當中胤礽離開通州時十分匆忙,倒是錯過了那造勢頗大的中元盛會。
而這一次,在趙全的筆下胤礽方才見識了這樣豪富的城池在慶賀之時,甚至連京中也略有不及。
畢竟京城乃是王畿之地,慶賀可以有,但是不能太過盛大。
否則便會發生各種各樣踩踏,聚眾滋事等等不穩定的因素。
而這一切在京兆尹一直嚴防死守,所以京城的燈會繁華歸繁華,可終究少了一種與民同慶的味道。
可通州就不一樣了,趙全是十五那日才好全,起身出了客棧。
而那一日,整個通州都似乎沉浸在了對于歡迎新年的喜悅之中。
只消走出客棧,一步一個紅燈籠,映的滿街通紅,人剛要走出客棧,但很快便會被人流推著不受控制的追隨人流。
趙全不得不隨著人流到了通州燈會的主會場。
那里一個個擺放出來,星羅棋布,卻巧奪天工的燈籠,那才是今日的重頭戲。
在通州,似乎對于文化底蘊看重,有那貧寒的書生兩手空空,可只要能答出攤主題出的燈謎便可以隨意提走一盞喜歡的燈籠,當然書生也只會選擇一個喜歡卻價值并不高昂的花燈。
當地人的出手大方以及性情寬和,足以讓每一個流連此地的人心生向往。
即便是趙全之后付了銀子猜燈謎,沒有猜到的時候都還得了攤主的一個鼓勵獎。
一盞荷花形狀的花燈。
可是趙全細細觀察過,那荷花花燈的造型,以及其用材、做工等等,都已經遠遠超出了當初自己所支付的銀子。
這個鼓勵獎對于趙全來說似乎有些過于昂貴,趙全心中想著,也說出了自己的疑問。
卻沒想到,那攤主聽了趙全的問話,只是大大方方的擺了擺手,笑盈盈的說了一句
“來者是客,能在這年關之時跑出來討生活的,都不容易,一盞花燈不值當什么,只消博客人一笑便已經足夠。”
他們的做生意在這一日似乎都已經不算是做生意,更多的是為了讓自己有精神上的滿足感。
趙全笑了笑,而那攤主的臉上笑容也是愈發燦爛。
之后,趙全在當地住了小半月,而是小半月所帶給趙全心理上的轉變是巨大的。
而在小半月之后,趙全終于摸索到了一點椰子制品對與當地民生民情的改變。
原來,這一切的起因其實早就已經埋下了種子,那還得從當初張涵晚當初領命押送胤礽送賀禮回京之時,分發給沿路百姓的試用品說起
張涵晚這一路分發的試用品都是遵循著隨意原則,務必做男女老少都有。
而這其中,便有一個幼童有一相依為命的爺爺,當時因為兩人是一家的緣故,所以只得了一份試用品,是一袋白白的聞著便有一股奶香味的椰子粉。
而這對祖孫,老的老小的小,并沒有什么穩定的收入來源,這帶椰子粉對于他們來說已經是極為難得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