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這件事朝鮮國出地,出人,出力,咱們只需要坐享其成即可,這是一筆不會賠的買賣。”
“這是一筆不會賠的買賣,王上試想一下,大清如今的發展趨勢大好,咱們與其他鄰國和大清的關系一般無二。
而現在呢大清賜下的水泥,奇品薄荷一樣一樣,這可都是頂頂好的東西,旁的國家可有
咱們雖說與大清唇齒相依,可是,這樣的國家又豈止咱們一個不若趁著這股勁兒,與大清締結更加緊密的關系吧。”
“可是五成分潤,是不是有些太多了”
朝鮮王吞吞吐吐的說著,這意味著這一次即便他們可以拿出一千石的薄荷,得到一百萬兩白銀,那么,也需要分給大清五十萬兩。
這個數字,簡直是割肉的疼
朝鮮王這話一出,立刻有大臣幽幽道
“可是,最起碼這樣咱們可以得到五十萬兩白銀,而不是送出去一千萬兩白銀。”
朝鮮王聽了這話后,立刻不吱聲兒了。
契書是他簽的,要是真賠出去一千萬兩白銀,他怕是要成為賣國之君了。
他可擔不起這個罵名
“那,咱們這就同意了”
“正是,臣以為,應該盡早解決這件事兒,以免夜長夢多。”
只怕到時候五十萬兩白銀沒有到手,反而要賠出去一千萬兩了
朝鮮王自己也在心里斟酌了一番,別看他心里各種猶豫,可是卻早就已經認同了胤礽的要求。
而胤礽的種種要求,幾乎都是踩在了朝鮮王自己的底線上,讓他肉痛之余,又不會傷了筋骨。
朝鮮王與群臣商討過后,忍痛答應了胤礽的要求,之后胤礽又對于自己提出的種種要求進行了一定的補充,以防止朝鮮國鉆空子。
為了彼此國家的利益,胤礽少不得要和朝鮮國眾人來一場辯論,但因為主動權在胤礽手中,胤礽雖未有欺壓之意,但朝鮮國也有投鼠忌器之心,是以洽談很是順利。
畢竟胤礽提到的種種細則,有些都是朝鮮國沒有想到的,可以鉆空子的地方。
于是,他們一邊和胤礽據理力爭,一邊臉上恍然“原來還可以這樣操作啊”。
康熙在一旁始終未置一詞,似乎從他將這件事交給胤礽后,便真的撩手不管了。
只不過,此時此刻的康熙看著太子那副舌戰群儒,淡定自若,小小年紀,便已經隱隱有了帝王之風的模樣,心中那叫一個驕傲。
而最終,這件事以朝鮮王正式和大清締結契約為結尾,史稱銀丹之約。
銀丹之約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在催動朝鮮國由農業國家在這一刻開始正式轉型,也為后世強弱之國的“友好互助”邦交貢獻了一份別樣的史料。
即便是朝鮮本國百姓在很久的以后,回頭再看這段歷史,他們一面在心中羞愧與先祖的無禮舉動,一面又在心中感激于先祖之后的正確選擇。
而此時此刻,正式簽訂了銀丹之約后,朝鮮王渾身的氣力都好像是在一瞬間被抽走了一般,渾身一軟,被身后的大臣們攙扶著才未曾失態。
朝鮮王對于自己今日所做的決定心中也是一片迷茫,他甚至不知后人將會如何評說自己。
但,他終于不用做一個遺臭萬年的賣國之君了。
真是,可喜可賀。
銀丹之約的簽訂讓兩國的關系更加緊密,而三日后,康熙還特意重新大擺筵席,招待朝鮮王。
緩歌慢舞始方開,琉璃饌玉終不盡。
本是一片和樂的酒宴,就連大清朝臣們也因為銀丹之約的緣故,將朝鮮眾人當成了半個自家人,但朝鮮王還是有些神思不主。
“朝鮮王,朝鮮王”
康熙喚了兩聲,朝鮮王才堪堪回神,康熙不由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