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的第一次出國之旅很是順利,可以說是出乎意料的順利。
忽略過一路那顛簸不堪的行路,胤礽才一到朝鮮都城,朝鮮王便直接大擺筵席,王室全都出席,朝鮮王甚至將胤礽迎入主座,自己陪坐側席。
朝鮮國的飲食偏向于海產,將將入席便有一種屬于海產品的咸腥味撲鼻而來。
胤礽在福建呆過一年有余,對于這樣的味道還算適應,是以并沒有露出什么異色,朝鮮王因此心里也是小小的松了一口氣。
大清地大物博,他真怕自己招待不好這位少年太子。但索性這位少年太子并無什么驕縱惡習,甚至溫和綿軟,彬彬有禮。
依朝鮮王看來,這位大清太子,倒不像是滿人出身,他的身上帶著一種漢人骨子里所蘊含的文雅。
與康熙帝那兇狠如狼的眼神相比,少年太子如同無害的綿羊。只不過,朝鮮王一想起眼前的少年在此前如何智珠在握,侃侃而談,讓自己與群臣一讓再讓的一幕,便不敢升起一絲一毫的小視之心。
康熙帝或許能要了人的命,那這位少年太子,便可以將人抽筋扒皮,拆骨吞肉,榨干最后一點利益。
“這味道,倒是讓孤有些懷念了。”
胤礽含笑說著,自如的模樣,倒不像是到了異國,如同回了自己家一樣。
朝鮮王微微一愣,反應過來
“臣還怕太子用不慣,倒是忘記了太子您當初在福建暫住過一段時間門。”
胤礽挾了一筷子蛤蜊肉送入口中,緩緩咽下,這才微笑道
“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滋味,朝鮮國的飲食倒是頗為養生。”
養生是養生了,就是有些太過寡淡。
胤礽是雜食性動物還是比較好養的,要是康熙,高低得讓御廚重新做一桌了。
“太子您謬贊了,能得到您的贊譽,臣,臣”
朝鮮王激動的搓著手,挺大一個人在一少年面前作出這幅模樣,此行隨行的大臣們倒是適應良好,可就是苦了那些未曾隨行的大臣們。
這會兒一個個看著他們的王上這般模樣,恨不得將自己的頭整個埋進面前的盤子里。
這不,里面的東平君就有些坐不住。
東平君何許人也,他是仁祖之孫,也是朝鮮王的堂叔。
而他的另一層身份,乃是張御嬪之親信。
在張御嬪被明圣王后驅逐出宮后,乃是由東平君的母親給予庇護。
或許是這段時間門的相處,讓東平君也與張御嬪私交甚篤。去歲,在張御嬪入宮之后,東平君也愈發受朝鮮王寵信。
不過,隨著張御嬪的失寵,東平君這一次連隨朝鮮王出使大清的機會都沒有撈到。
東平君十分不甘心,但也無濟于事,而他心中更清楚張御嬪的失寵,也是因為大清賞賜的那株桃花樹,一時間門種種情緒交織,讓他終于忍不住了
“王上,不過一乳臭未干的小兒,您又是相讓主座,又是賠笑以待,何以至于此我朝鮮王室威儀何在”
東平君用朝鮮話大聲說著,義憤填膺到額角的青筋暴起,突突直跳。
朝鮮王這會兒也覺得腦子里神經突突直跳,他堂堂一國之君,能將姿態放到這么低,難道不能說明什么
東平君作出一幅全然為朝鮮王考慮的模樣,繼續認真動情的說著
“臣不知韃子用什么手段威脅了您,若要受辱,臣愿代王上還請您,珍重自身吶”
朝鮮王這會兒直接被東平君的三言兩語弄的尷尬起來,朝鮮國特有的好口才被用在了自己身上,朝鮮王只恨不得地上有個縫兒能讓他鉆進去。
朝鮮王悄咪咪的看了胤礽一眼,只見胤礽這會兒正慢條斯理的品嘗著朝鮮王特有的駝酪粥,一幅聽不懂,不理朝鮮內事的模樣。
朝鮮王這才松了口氣,怒視東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