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錦程知道,現在他就算知道了程瀾在哪里進貨,也分身乏術。
因為他姐姐和妹妹都不是做生意能獨當一面的料。
她們能幫著看店。但他要是上成都去進貨耽擱兩天,萬一家里出什么狀況她們應付不了。
所以,還是就就這么著吧。他全力去拓寬市場。
有程瀾那里源源不斷運來的貨,這個縣的零售他們都可以吃下。
當然,本地有村集體出面好辦。別的鎮暫時還是要靠經銷商。
別的鎮的供銷社,他可對抗不了。強龍難壓地頭蛇呢
“可以,具體細則你說,我聽聽。”
程瀾心頭也是一松。她再找別人合作,真的沒有楚錦程這么合適了。
七伯、七伯母甚至支書他們也都不是做生意的料。
楚錦程道“我想了一下,不能虧了你,也不能虧了我。你負責進貨,我負責銷貨。二一添作五吧,本錢也各自出一半。別人加訂的部分是你的,我就賺個跑腿費。”
說完了這件事,楚錦程道“程瀾,五月開始我想和你合作。”
思來想去,他覺得程瀾是個還算靠譜的合伙人。他們一人負責進貨,一人負責銷貨應該是比較完美的方式。
大家知根知底的,而且那不是爺爺輩還有過那樣特殊的往來么。
他的精力負責銷貨就差不多了。
支書湊過來道;“等會兒瀾丫頭,你一開始不是說和村集體合伙么我們參加進來,那這就是村里也有份的了。誰都不能胡亂伸手,不然我就跟誰急。這比你倆干個體戶強啊,至少供銷社拿你們就沒辦法了。不然這二十來天,你們以為這么消停呢”
程瀾想和村集體合作,除了有讓包括七伯和七伯母在內的鄉親們看到做生意能賺錢,也勇敢一些各展所能。
其實更多還是因為村集體參與了,她做這個生意就省心了。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做生意還是要有點圖頭的。
她在商言商,不是一味講奉獻的。
程瀾聽到楚錦程在那邊問道“那支書你想占多少你們支部就負責出個本錢,維護一下秩序。占兩成差不多了吧”
他也清楚,這事兒村支書出面,以村集體的名義參與進來,可以免除很多麻煩,稅收上也有一定優惠。
他在外頭打聽到了,外地都有村子和村民合開鄉鎮企業了。
他們這個小賣部也可以這么搞。
既可以帶攜鄉親們一把,也可以多個保障。
支書道“你的意思是四四二為什么不是四”
程瀾道“支書,干活都是我倆呢。你還可以和其他人合伙。我倆這是拋磚引玉呢。”
“就是。”
個人磨了一陣,程瀾和楚錦程黎裳一致,支書沒說得過他們。
最后就商定,程瀾和楚錦程各占四成,村集體占兩成。
之前的貨還按老規矩。這周不用進貨,這些貨賣得的錢按之前的規矩算。
下周就是五月了,之后就按這個分成算。
程瀾和楚錦程出四百,村集體出二百。回頭程瀾和楚錦程商量一個進貨單出來。
這樣一來,就要一次性進2000元的貨。不比一個鄉鎮供銷社的規模小多少了。
租的四個房間得填滿,還得整個庫房。
聽楚錦程和支書說的,這二十來天隨著楚錦程跟貨郎一樣騎著自行車出去,十里八鄉的都知道這里有產品豐富、直接從成都進貨的小賣部了。
很多人過來賣東西。一次還買不少,要替村里其他人捎東西呢。
楚錦程說他以后還會繼續往遠的地方去賣東西,這近的地方嘛就自己來咯。
這是要鬧大的動靜了。還真得找村集體參與進來當靠山。不然供銷社那邊不會善罷甘休的,這是在人家碗里刨食了。
臨了,楚錦程問支書,“這電話費不用交了吧”今天還說得蠻久的。
村上這個電話也是按時間計費的,怎么可能讓人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