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妥了塑料杯的事,吳曉夢又要開始物色店鋪了,與此同時,她還要自己畫出大概的杯子的雛形,因為興達之前沒有生產過這樣的塑料杯,所以需要她來給一個雛形,工廠那邊可以幫忙完善設計圖。
這幾天吳曉夢很忙,幾乎是早出晚歸,除了要忙飲品店的事情,還要管理炸串店,現在三家分店都步入了正軌,她需要做一些賬目統計的工作。吳曉夢動了請專門的會計人員的心思,這是她之前就考慮過的。
但她將這個提議提出來,吳能富和吳能文都覺得沒有必要,在他們看來,就三家店的支出盈利,沒必要花大價錢去請人專門來做賬,但吳能文和吳能富的學歷都低,這種簡單的賬目他們也做不來,而吳曉夢沒有時間再做這種瑣碎的事情,請個兼職會計,一個月也就一三十塊錢,能將所有的賬目做得清清楚楚。
在吳曉夢的堅持下,吳能文和吳能富最終還是同意了。
吳曉夢就去找了陸韞,他公司有會計,可以接點私活,她這幾家店的賬目也不多。陸韞公司的會計很爽快地就答應了下來。
這天劉秀英托村里人給吳能文遞了個消息,說是娟子生病了,讓他回家去一趟。
吳能富頂替吳能文幾天,吳能文回家去了。
另外兩家的生意沒有總店這么好,吳曉夢因為經常在外面跑,又招了個店員,姓馬,三十來歲,她之前是紡織廠里的員工,這兩年紡織廠裁員,她被裁下來。馬姐過來應聘的時候,吳曉夢看中了她干凈利落,就招進來了。
吳曉夢的飲品店選址選在了第一高級中學門口,也就是吳曉云念書的那個學校,她的目標很明確,客戶群體就是學生。第一高級中學有很多城里的學生走讀,中午下午都要回家吃飯。
門店租金一個月一百一十塊,吳曉夢簽了三年合同。
門店租下來了,門店的裝修就要安排上了。吳能富聽說吳曉夢將這些都做完了,也沒跟他們兄弟通氣,還以為是吳曉夢生氣了。這天中午特意從分店過來找吳曉夢。
“一姐,你怎么自己一個人就做了啊,不是說了我們一起做嗎”
吳曉夢一邊收銀,一邊解釋,“這個風險太大,我都不知道能不能有收益,投入也大,你們做好炸串店就行了,這個我是當做累積經驗在做的。你還沒有結婚,大哥有一大家子要養,壓力大,我沒有什么壓力,錢虧了也就虧了。”
吳能富有些過意不去,本來當初就是吳曉夢帶著他們一起做生意,現在家里才有了這樣的經濟條件,他確實不太想做什么飲品店,這東西他聽都沒有聽過,但他沒忘記是吳曉夢提攜了他,堅持要入股。
他將從之前分到手的四千塊全取了出來,塞給吳曉夢,“不管夠不夠,我出這么多入股。”
“你真要跟著我做啊”吳曉夢還想勸他,“這可不是四千塊錢的事情,這是前期投入,后期還不知道要花多少錢呢,光是生產線就要五千塊錢,裝修估計也要花個兩三千,還有設備,人工,這些花下來,前期投入可能都要超過一萬塊。”
吳能富堅定點頭,“不管花多少錢,咱們一人一半,不夠的以后就從我的分紅里面扣。”
吳能富的支持讓吳曉夢倍感溫暖,“行,能富,你跟著姐干,姐肯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吳能文回老家去了,好幾天才上來,吳曉夢的飲品店都已經開始動工裝修了。
這次吳能文上來還將劉秀英一起帶上來了,不知道兩夫妻是怎么商量的,決定將和絹子一起帶到城里來上學,畢竟鄉下的教育資源和城里不能比。
吳曉夢不反對和絹子上城里來念書,劉秀英只想帶和絹子也無可厚非,但是來娣和招娣兩姐妹得不到同等的對待讓吳曉夢于心不忍,于是她就跟吳能文商量,能不能將來娣和招娣一塊轉到城里來上學,她出錢,讓張玉蘭進城來帶兩個孩子。
吳能文不反對,他其實也覺得劉秀英這事做得不地道,來娣和招娣雖然是老一家的孩子,但分家都和他們分到一起了,這樣厚此薄彼的,村里人難免有閑話,自己也于心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