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不諱哥哥,到時候我會提前通知你的。”
吳曉夢坐在一旁陪著孩子們看電視,突然想起小薇來,像小薇這樣的小兒麻痹癥后遺癥群體在國內還有很多很多,他們因為家里沒有錢,得不到及時妥善的治療,留下了終生殘疾。
她想起音樂會,本來是想要免費辦音樂會的,可現在她決定要收門票了,辦一個慈善與搖滾樂結合的搖滾音樂會,所有收益全部捐給小兒麻痹癥后遺癥這個群體,可能幫不了幾個孩子,但是也是她和公司的一份心意。
想到這里,吳曉夢立刻起身給肖華打電話,讓他們中斷之前定下的策劃案,要以全新的慈善音樂會的形式來重新制定一個策劃案。
肖華沒想到吳曉夢竟然想要辦一個慈善搖滾音樂會,她想了想,說道“這個主意好,宣傳效果應該會更好。”
“到時候除了門票,還能設一個慈善募捐箱在現場,你安排一下吧,盡量完善一下我這個想法。”
原先的策劃案沒有多大的變動,只是主題稍微變化一下,是慈善搖滾音樂會,但是做慈善嘛,得先讓群眾關注到這個特別的群體,小兒麻痹癥后遺癥患者的生活到底是怎么樣的,在這之前,沒人關注,他們活得像世界的一條小小的影子。
于是團隊決定拍一條紀律廣告片,就專門拍這類特殊群體的生活。
這樣一來,廣告成本就支出超標了,肖華跟吳曉夢匯報預算會超二十萬的時候,吳曉夢咬牙說道“既然都決定走這條路,就不要怕支出成本,沒事,多出來的部分我來拿。”
他們先要尋找患者,經過患者同意,才能對患者的生活進行跟蹤拍攝。拍攝了個小孩,一個成年人作為對比,小時候沒有經過治療留下終身殘疾的患者,在成年之后,殘疾的身體對他們的生活和精神都造成了極深的負面影響。
當片子剪出來,先拿到公司,大家一起看。
影片中,一個叫小花的小姑娘父母都是麻風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肢體殘疾的情況,小花的情況非常嚴重,兩只手都嚴重蜷縮變形,根本無法正常的生活,畫面中,小花的家家徒四壁,一家人常年靠吃野菜過活。
看完,大部分人都紅了眼睛,他們到這個時候,才真正覺得他們不光是在打廣告,而是真的要做一場公共慈善活動。
吳曉夢吐出一口氣,說道“用心一點,我們盡量多募捐到一些資金。”
小薇一個人做手術就花了四萬多,加上后續治療的費用,估計要七萬左右。
肖華看了看吳曉夢,沒說話,她感覺吳曉夢太感性了,不像是一個生意人,沒有生意人的狠決,像這次,分明是給企業打廣告,最后卻做成了慈善募捐,如果他們將重心都放在慈善募捐上了,還有那么好的廣告效果嗎
但是吳曉夢是老板,她說怎么做他們就得怎么做,拍廣告片就增加了十來萬的成本,這些錢原本是可以不必支出的。
他們聯系了當地的電視臺,要將這段慈善搖滾音樂節的宣傳片投放在電視上。
于此同時,另外去尋找搖滾協會的員工卻無功而返,這個搖滾協會打著搖滾的名頭,其實并不是一個真正的協會,他們還是得全國各地到處去尋找搖滾歌手,最后還是廣告部的一個員工提出來,可以在廣告的部分加上尋找搖滾歌手報名參加慈善搖滾音樂會。
于是在五月十六號的這天,在電視臺投放了慈善搖滾音樂會的廣告之后,各地的報紙也在同一時間刊登了這則信息。
上面留下了搖滾音樂會籌辦單位的電話,錢花了,廣告也投放出去了,現在就只能是等著歌手們前來報名。
上午沒有什么好消息,一直等到了下午,肖華都覺得這樣不行,還是得人力去尋找歌手的時候,電話鈴聲終于響了起來,一個不知名的搖滾歌手想要報名參加。
這是個好消息,廣告部的同事頓時沸騰起來。
但是第一通電話以后,又零星地接到了兩通電話,接著就沒有消息了。
音樂節就定在兩周后,他們沒有時間繼續等下去了,廣告部的同事都派出去出差了,帶著音樂會的宣傳資料,在全國幾個大城市的搖滾酒吧,向里面的駐場搖滾歌手發出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