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他找了許多人來問詢,財務大臣,經濟學家,數學家,無一例外,他們在報告里找不到任何錯處,無論是論據還是論點,全都是正確嚴謹。
而且看完之后,他們也認為規范證券交易是有必要的,不然會引起整個大英帝國的動蕩,讓可疑分子有機可乘。
在得出這個結論后,國王就下令,讓人討論報告里給出方案的可行性,甚至還為此召開了好幾次大大小小的會議。
蘇葉知道自己的報告在上層引起了多大的轟動,但她也只關注了一二,知道有這么回事就行了。
她把自己定位于一個科研人員,而不是政客,報告交上去了,接下來的事都與她無關,頂多一下技術支持,如果有人來向她請教的話。
另外,她那本書也在李斯特先生的幫助下加緊出版了。
這次換了一個筆名,畢竟經濟學和奇遇記一看就不是一個風格的。
一個老辣且處處透著深不可測,一個充滿童真且奇思妙想,如果不是知道內情的人,無論如何都不能把這兩者混為一談。
而蘇葉也不需要用奇遇記來為天堂和地獄相鄰打響名聲。
畢竟現在整個白廳都在關注這件事,蘇葉的書一上市,立刻被訂走了一萬多本,這些都是政客或者知道消息的商人。
然后看完書的人,目瞪口呆的同時,都開始對其他人吹噓,畢竟這里面的案例太精彩了,簡直突破人的思維局限。
難以想象,在證券交易市場,還有著種種手段,實在聞所未聞,聳人聽聞。
他們的興趣高漲,恨不得討論了百八十遍。
正好又是倫敦的社交季,所有人聚在一起,談論政治,商業,甚至國外的事,都繞不開最近發生的德國甜菜股票,以及緊隨而來的證券交易改革。
他們都愿意發表高論,而這些言論和觀點,無一例外都出自那本書。
當然也就得頻頻提起天堂和地獄相鄰了。
這本書以一種不可思議的程度爆火,就好像沒看過這本書的人,就不是英國人一樣。
僅僅一個月,就銷售出六萬冊,而且有越來越火熱的趨勢。
歐洲和北美那邊也聽到了消息,紛紛找來報社,想要尋求合作,翻譯成其他語言。
李斯特當然答應,因為奇遇記,他和這些出版社早就熟得不能再熟,在一周內就處理好了所有合作。
他拿著一大堆的合同,以及律師來找蘇葉,“我真慶幸當初慧眼識英雄,一下子就看出你是我賺錢的希望,瞧瞧,短短幾年,我的身家已經翻了好幾倍,這都是你的功勞。”
蘇葉翻了一個白眼,讓他喝茶,閉上嘴吧,不要在她耳邊喋喋不休了。
那些文件自然由她的律師去處理,她只要最后確認簽字就行。
但這不代表她愿意聽李斯特不停歇的夸獎。
合同簽完,已經是好幾個小時后了,蘇葉請他們留下來吃晚餐。
這一次,她估計會有好幾萬進項,最重要的是,她已經把自己的名聲打出去了,上到國王陛下,下到黎民百姓,都知道了喬治維克漢姆的名字。
之后的一個月,她時不時會收到邀約,以及拜訪的帖子。
大多數是邀請她參加舞會或沙龍的,這些能推就推,但有一些是想要詢問她報告上內容的,她就無法推脫了。
為此,她進了三次白金漢宮,去了好幾次議閣,和一眾大大小小的貴族,議員交談。
緊接著就是接待各種拜訪,那些政府官員,經濟學家,誰都想要和他結交一番。
蘇葉挑選了一些真正懂經濟學的,其他都以各種理由推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