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蘇葉是不擔心的,先不說蘇母留給原主在汴梁的產業,就夠她一輩子吃喝不愁了。
加上霸刀山莊現在正在經營的,以及蘇葉這六年來的經營,每年至少十幾萬兩收益,花這些是輕而易舉。
蘇母置辦的產業中,除了這一棟房子,還有三間鋪子,一間在通力坊,一間在安業坊,都在內城城西,繁華的商業地帶,鋪子不大,可以開一間腳店了,因此租金不便宜,每月的租金200兩左右,加起來就是將近400兩。
最后一間在外城,靠近國子監,被租給了一家經營青樓生意的,那個房子大,直接有三百多間,中間還有園林設計,每月租金300多兩。
這里加起來就超過了700多兩,完全能覆蓋宅子里的開銷,還能剩下一半用來花銷。
另外,蘇母在城郊買了一百畝的下等田,和一百畝的山地。
所謂下等田,并不是它的地力有多差,或者沒有水源可以灌溉,而是離汴梁稍微有一點遠,運輸需要翻過一個緩坡,不是很方便。
再加上那塊地只是往年被開了荒,后來戰亂百姓都逃了,就變成了荒地,但官府的登記,卻是下等田,得按照下等田的價格購買。
誰也不愿意做這個冤大頭啊,因此就一直空著。
蘇母心里沒那么多彎彎繞繞,江湖人經營勢力,大部分都是找個山頭,先修建房子,然后收弟子。
大部分弟子給孝敬錢,他們拿去買鋪子買地,然后把地租給附近的農民耕種,或者收一些給不起孝敬的弟子,讓他們從事耕種,順便學武。
而往往這些地,就是開發自己所在的那個山頭,因為離得近,也往往都是一些荒地,甚至沒有經過開發的。
江湖人很少去計較這些地里的出產怎么樣,因為那些基本不賣,只供自家吃,省的花錢買了。
他們要是想賺錢,多收一些富貴子弟當徒弟,或者收本地富戶的孝敬即可,何必累死累活種田呢。
蘇母也是這個思想,在汴梁郊外買地,為的是給自家供糧食。
也因此,這個稍微便宜點,交通又不方便的地方,就被她選上了。
沒辦法,更好的地方被那些官員或者富商占據了,想買都買不到。
買下之后,前面好幾年都沒什么出產,因為要養地,一直種的都是一些蔬菜。
經過十多年經營,現在才剛剛成為中等田,可以種植水稻,小麥,和各種農產品了。
另外,那個小山頭經過修整,種了一些果樹,散養著雞鴨鵝,牛羊豬等牲畜,每年運到汴梁一賣,再扣去雇傭佃戶的工錢,能有個一年七八百兩吧,遠遠比不上商鋪賺得多。
關鍵十幾年過去了,它總共也就給蘇家帶來了一千多兩的收益,這還是近幾年攢的。
那么錢哪里去了
當然不是被管事貪了,他還沒那個膽子,敢貪江湖人的錢。
其實大部分都被拿來修莊子和路了,蘇母聽說大戶人家在郊外都有莊園,所謂莊園,不僅有田有地有山,還得有堪稱園子的建筑。
反正也不缺這點錢,索性她也修上了,剛開始幾年,地里的產出不行,只能建幾棟屋子,臨時讓雇傭的仆人落腳。
后來收益上了正軌,就越修越豪華,房子有兩百多間,里面亭臺樓閣,水榭游廊,應有盡有,更有練武場和花園等占地面積巨大的場所。
總共花了好幾萬兩,才在三四年前修成。
而剩下的錢,當然用來修路了,不是不方便嘛,蘇母直接大手一揮,在山的中間挖出了一條寬闊的道來。
這樣一來,運送就不用上坡下坡了,再把連通進城的路修一修,可以直接用牛馬車通行。
現在除了路稍微遠一點,需要三四個時辰,一點問題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