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們是六品,別看和展昭只相差四階,其實俸祿天差地別,六品屬于低階軍官,而四品是中階,差一點就可以成為高級官員。
王朝四人的俸祿,幾乎是展昭的一半,也就是不到一百兩,他們想買一個不錯的院子,那確實是要攢上五六年的。
偏偏他們大手大腳慣了,有錢了就愛喝酒,或者購買一些價格高昂的武器,以至于四人工作了這么久,都沒攢下什么錢。
當然,展昭不一樣,他自己倒是不花,架不住時常接濟這個,幫助那個。
另外那些熱情的百姓給他送東西,他往往事后要付雙倍的錢。
因此,他的俸祿是最早花沒的,還沒到月中,就已經花得七七八八了。
開始的兩年,一直如此。
后來還是公孫先生看不下去,對外說展昭要攢老婆本,要省錢,并讓后廚的大嬸們放出話去,百姓們的熱情才消減,不再趁展昭巡街,送這個送那個。
從這里就可以看出,展昭在開封是相當受歡迎的,絕對比那些瓦子里的頂流,還讓人津津樂道。
而這些說書的唱戲的,最機靈不過,知道百姓們愛看什么,愛聽什么,也就是時常講包大人破案的故事。
每每說到展昭大殺四方,觀眾一片叫好,還會要求多講一些。
這樣一來,展昭的名聲越發好,大家越發喜愛。
在這樣的追捧下,要是說書人敢說展昭比不上白玉堂,那他今晚豈不是下不了臺
因為一離開瓦子,肯定會被百姓們圍起來群毆。
這些來找樂子的人,可不管這些,看熱鬧不嫌事大,雖然他們也愛聽展昭的光輝事跡,但見說書人倒霉,也愛跟著起哄。
尤其威脅人的,是白玉堂這樣的翩翩俠客,就更叫他們激動了。
宋人愛美,不僅愛好打扮自己,也愛看長相好的其他人,這種風氣從官家蔓延到士大夫階層,再從讀書人蔓延到百姓當中。
他們會因為展昭長得好,而對他與四大校尉區別對待,當然也會因為白玉堂長得好,而覺得他鬧事沒什么大不了的。
甚至,他們還想要多看一會兒,于是相當起勁。
說書人相當無奈,自己是進不得,退不得。
倒不是他不會說,嘴皮子利索的很,吹捧一個白玉堂,那絕對不在話下。
但吹捧的同時,還要拉踩展昭,那他以后就不用混了,因為當百姓們知道,他說過展昭的壞話,以后他每次上臺,都會被人喝倒彩。
這是有前車之鑒的,彩一棚瓦子就有這么一位,想著吸引眼球,于是使勁貶低展護衛,現在人都不知道在那個犄角旮旯里窩著。
沒次他想上臺,都被觀眾們轟下來,最后吃飯的家伙都保不住。
有了這個活生生的例子在,說書人是不敢的。
然而棚子的管事,一點也不管他,說書人抹了一把額頭的冷汗,心里一個勁兒念佛,就希望發生點什么,引走這位白五俠的注意。
或許他太過急迫的心理,被菩薩聽見了,還真就出事了。
一聲尖叫從隔壁的戲院傳來,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白玉堂武功好,第一時間從嘈雜的聲音中,分辨出“死人了,殺人了”等字樣。
他顧不得威逼說書人了,一個縱身跳上了說書樓,然后直接從屋頂翻到隔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