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準備賞花宴的時候,蘇葉已經接到了宮中訂花的需求,按照官家的要求,蘇葉把自己這里有的全部花卉,都打包了一份。
另外有關于紫色的花,獻上去一半。
因為她一早就計劃著賣花,因此除了種植在花園里和外面山坡上的,還有很多被栽培在陶棚和竹盆木盆中,都不需要重新挖,可以直接運走。
而這些一點也不影響花園了的情況,為此蘇葉進賬足足一萬多兩。
但大內的訂單,賺錢不是最主要的,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宮中御花園換了新的四季花卉,和以前大不一樣。
宗室和大臣們看到了,焉能不心動
以前那些花都看膩了,除了特別名貴稀有的,大部分年年都看,年年都差不多,好不容易今年有了不一樣的鮮花,他們必定是不愿意一成不變的。
尤其是宗室,他們平時有錢有閑,賞花喝酒玩樂,附庸風雅是常態。
再加上大宋不禁止宗室們享用和貢品相似的東西,那他們當然是可勁的造。
別的朝代或許有規矩,最上等的好物都得是貢品,而貢品只能敬獻給宮中,所有都得是皇帝的,其他人想要只能等皇上賞賜和分配。
但在這方面,大宋稍稍不一樣,大內選定貢品后,是采買的。
他們不會要全部,所有剩下的商家就可以賣給其他人。
因此宗室和大臣們用的和官家一樣,也沒什么。
甚至是地位稍稍底下的商戶,只要不大肆宣傳,在家里也能隨意使用。
因為這樣寬松的風氣,宋朝貴族階級追求風雅,追求極致,已經成為了風尚。
宮中有的,他們也得要有,可以稍稍差一點,但不能跟不上流行,不然你就落伍了,是要受到其他人嘲笑的。
因此可以想見,之后蘇葉的這些花將會賣得多火爆。
其實,已經有人聯系她了,想要購買一些花卉,價格還開得不低。
只是蘇葉考慮到賞花宴的事,就把時間推遲到寒食節第二天,表示第一天他們可以派家中的姑娘們來看看,到時候喜歡什么,看中了什么,再下訂單不遲。
有他們家姑娘親自掌眼,想來一定能買到合心意的。
也是因為此,這場賞花宴到來的姑娘人數,比她預計的還要多。
不過她本就做好了準備,還做了分流,再多一倍也是無妨的。
姑娘們在山腳下馬車,所見便是漫山遍野的鮮花,其場景讓她們終身難忘。
然這還只是開始,下車后,立刻有人抬著肩輿,請她們上轎。
這是兩根長長的竹竿,中間綁著竹編的椅子,坐上去沒有遮擋,能隨意欣賞風景。
抬肩輿的人,是蘇葉找汴梁當地勢力,調來的好手,有武功底子,行動速度快又穩健。
平時要走一兩個小時的上山之路,在他們發力下,一半時間就到了。
姑娘們坐在肩輿上,既感覺不到顛簸,又能欣賞兩邊各色爭奇斗艷的花卉,心情極好。
劉小姐和李小姐是閨蜜,兩人都是文官家的女兒,自小跟著父親飽讀詩書。
兩人都是文采不錯的姑娘,又談得來,因此成為了閨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