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想了個辦法,利誘二舅家的小表弟幫自己解開繩子,然后偷偷跑了出去。
那天正好下著大雨,這點動靜二舅一家起初沒有覺察,但他在雨中奔跑,也是受寒嚴重。
再加上雨幕的遮擋,一時間門分不清回家的路,去了相反的方向。
這樣一來,反倒是逃脫了二舅的追蹤,可畢竟人小,在又累又餓又乏的情況下,暈倒在路上。
等他醒來,就在那山西人的背上了。
鄧未玨害怕這山西人也會和二舅一樣,借自己害爺奶,謀奪鄧家家產,于是一言不發。
跟著這山西人幾天,他才弄懂對方的想法,是打算賣了他換幾兩銀子。
他正思量著,怎么把山西人引回鄧寧縣去,到時候就好脫身了。
恰在這時,被白玉堂解決了,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而這本是隨手幫人的一件小事,卻也給白玉堂了諸多幫助。
他想的不錯,鄧三關和鄧久思確實有點關系。
鄧家是個大家族,枝枝蔓蔓很多,除了南安府的主家外,還有好幾個分支,住在南安府下轄的縣城,或村子。
鄧三關原本是鄧寧縣烏里村人,因為發了家,才搬到鄧寧縣城的。
兩家雖然不熟,但都知道有這么一戶族人的存在。
鄧久思身為被排擠出來的長房庶子,在家族中本就地位尷尬,很少和族人聯系,因此即便知道鄧三關是族人,也沒主動結交。
而鄧三關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也沒有找上門來,因此兩家就處于這種知道彼此,卻從不往來的情況。
在看到寶貝孫子被送回來,鄧久思欣喜若狂,對于白玉堂想知道的事,自然十二分上心,為的就是能稍微償還白玉堂的恩情。
他不僅在縣衙查找了相關資料,還親自去烏里村打聽,作為鄧家本家人,打聽消息,并沒有被村里人防范,村長和他們說了不少鄧三關的情況。
鄧三關一家是在鄧三關五歲那年搬到烏里村的,他們一來就大手筆的購買了不少土地。
據老兩口自己說,他們原是另外一縣鄧家人,因為賺了錢,想要購買良田,但那處的土地沒人愿意賣,正好烏里村原本的地主打算賣地,于是他們干脆搬到了這里居住。
和鄧家三口一起來的,還有鄧家的童養媳,姓雷。
據說這位雷姑娘還在襁褓就和鄧三關定下了婚約,可雷姑娘命不好,小小年紀父母雙亡,又無其他親故,他們見孩子可憐,就把人抱回來養著,反正未來也是鄧家媳婦。
烏里村人都覺得鄧家人心善,很樂意和他們交往。
很快,鄧家就在烏里村站穩腳跟,自從以村里人自居。
后來鄧三關長大,和雷姑娘完了婚,轉年就懷孕了,可雷姑娘卻難產死了。
鄧家老兩口傷心,養大的兒媳就這么沒了,他們不愿意再待在傷心地,于是賣了烏里村的土地,搬走了。
至于搬去了哪里,村里沒人知道,但鄧久思知道了,來了鄧寧縣。
烏里村雖然隸屬于鄧寧縣,可因為地理位置特殊,更靠近隔壁縣的縣衙,因此除了交稅,他們通常都會去隔壁縣縣城購物或者做售賣農產品,而不是來鄧寧縣。
再加上村里人本就少出門,而鄧久思一家屬于縣里的富戶,住著高門大宅,這么些年,還真沒人知道他們家就在本縣縣城。
來鄧寧縣后不到三月,鄧三關就迎娶了縣里大地主的女兒錢家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