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宅的來歷頗為神異,之前的主人姓陳,據說是九世善人轉生。
陳善人在第十世,投生到華亭縣陳家,是累世的耕讀之家。
這樣的家族教育孩子,那必定是要走科舉之路的,再不濟,也是當個躬耕的地主。
可陳家的孩子一生下來,仿佛天生自帶佛性,聽到祖母念經,就聚精會神,搖頭晃腦仿佛聽得懂一般。
長到四歲,更是把經書都囫圇記下了,這樣好的記性和天資,讓陳家長輩既高興又無奈。
高興的是,自家的獨苗苗聰明且懂事,不高興的是,四歲的孩子鉆到了佛肚子里,對其他學問一概不上心。
好不容易熬到了六歲,陳老爺打算給兒子啟蒙,然而用其他書怎么都教不會,拿出經書來,哦豁,不到半年,就把上面所有的字都認全了。
這樣奇特的孩子,自然引起了一位游歷到此的高僧注意。
高僧言明,這孩子與佛祖有緣,且功德深厚,陳家人萬不可橫加阻攔,誤了孩子的大機緣。
聽這意思,頗像是仙人轉世歷劫,老夫人信這個,想了想,就讓高僧把孩子帶走了。
陳老爺陳夫人雖然不樂意,卻也對兒子無可奈何,因為這孩子非常積極主動的,要跟著高僧學習佛法。
就這樣,陳少爺隨著高僧離開了,一生只回來了四次,前三次是祖母,父親和母親去世,他前來送終。
仿佛有預感一般,陳少爺總能在長輩要去世的一個月前回來,和親人安度最后時光。
而第四次,是他要死的時候,回來的第二天,他脫下了僧袍,換了常服,當晚就圓寂了。
那一晚,霞光普照,仙音渺渺,自天界駛來寶馬香車,把圓寂的陳少爺的靈魂接走了。
也就是說,功德圓滿成仙了,與此同時,仙靈之氣籠罩了整個院子,讓里面的東西都獲得了仙緣,可謂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包括宅子在內,都有了自我意識,并一個個隨著陳少爺飛升,只除了宅靈。
它飛出去后發現,只靈體上去了,可宅子還在下面啊。
它可是宅靈,怎么能脫離宅子而活呢,當即又跳了回去,沒有跟著升仙。
等到一切平靜,院子里的仙靈之氣也散了,宅靈沒了力量支撐,陷入了沉睡。
很久很久之后,它方才醒來,不借助任何力量,就能保持清醒的意識。
可這時,宅子已經破敗不堪,成為了一棟廢宅。
不知道為什么,這宅子即便廢了,也沒人前來拆除,或者成為其他人家的宅基地,就一直這么放著,或許是受到了十世善人的庇護吧。
宅靈過的很悠閑,且因為喜歡孩子,收攏了不少孤兒,讓他們有個可遮風擋雨的地方。
而李婆婆是十幾年前流落到此地的,當時她的眼睛已瞎,被外出覓食的孩子們帶回來,就此留在了這里。
這二十年他們相處的很好,孩子們長大后,會離開這里謀生,而院子里一直會有孩子住進來,李婆婆負責照顧那些很小的孩子,也負責教他們認字和一些基本常識。
從這一點看,這李婆婆原本的家境應該不錯,不然不會識字。
識字又懂算術的孩子,在外面無論如何都能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等他們安頓下來,就不能再回來了,因為宅靈喜歡小孩子,不喜歡大人。
而接觸到外面世界,長大了的孩子們,也漸漸知道這宅子的不同尋常,不敢再回來,也不敢和別人說。
就這樣,這宅子變成了一個奇特的幼童收攏所,李婆婆是唯一的例外,宅靈一件見她就覺得清凈,因此也沒把人趕走,而是一直留著。
展昭聞言,出聲贊了一句,“宅靈姑娘雖然是非人,卻有一顆善心。”
“嘿嘿嘿,”宅靈聞言,高興極了。
它一高興,墻壁竟然扭動起來,像是在跳舞,院子里的花花草草也左右搖擺,小路上的石子蹦蹦跳跳,活潑極了。
李婆婆無奈,叫了一聲,“阿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