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蘇葉打算把仆人都遷進來,然后把仆人居住的別墅改造成酒店,而溫泉別墅一層做隔斷,形成一個個獨立的溫泉房,用來招待前來泡溫泉的客人。
一樓的房間也可以待客,如果只是臨時來旅行,住兩三天這種,那么居住在一樓會非常方便。
長期居住,像一兩個月那種,就可以去仆人房改造的酒店,離溫泉也不遠,到時候建立一個相連的長廊,里面擺上花卉和畫作,就又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了。
想必那些客人不會介意在泡溫泉前后,慢慢欣賞這美麗的畫廊。
正好,原主的那些畫可以派上用場了。
花了兩天時間,蘇葉做好了計劃,打算等蛀蟲清理后,就拿出一條鉆石項鏈,換成英鎊,然后進行大改造。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蘇葉盯著報紙上那則新聞,知道自己的計劃暫時實現不了了。
報紙上寫了什么呢
其實很簡單,是有關于一條鐵路修建的申請,最終沒有通過內閣的審核,不得不延期,等待下一次繼續申請。
這不算是大事,因為鐵路本身建了不少,再多建一點,也只是更加方便而已,不會帶來更多的變化。
至于這些商業申請,本來就手續麻煩,各方面的問題都要考慮到,各個部門的同意書都需要獲得,比如市政部,鐵路規劃局,農業部,道路交通協調部門等等。
因此往往一份申請,需要少則兩個月,多則半年的時間。
當然了,這也是有彈性的,如果你的錢給到位,很可能半個月就夠了,可要是故意被人針對了,那別說半年了,除非你解決那個針對你的人,不然兩三年都沒有用。
而這次的事故是另外一種,是申請已經批準,開始準備動工建設了,卻因為那段時間下雨,導致規劃的某段路徑被泥石流淹沒。
鐵路商人不愿意修改計劃,于是打算把路清理出來。
在清理過程中,發現這個山路結構松散,估計很難承受鐵路的重量,即便建好了,在使用一段時間后,也會很快發生塌陷。
設計師不得不重新考慮方案,經過探查,發現山的主體是穩固的,而那段路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這里經常發生泥石流,而這一片就是泥石流沖刷出來的。
它其實是中空的,處于一段河流的正上方,平時人走一走還沒什么,騎馬也可以,但鐵路和火車的重量特別容易壓塌,然后泥沙會沖入河中,導致下流水源變得渾濁。
因為這個,修建被緊急叫停,被政府要求給出新的方案。
而設計師們也想到了,那就是直接從山體中穿過去,俗稱挖洞。
山體內是穩定的石頭結構,只要位置選得好,就不會有坍塌的風險。
而挖洞和繞路修改鐵路線,哪個方案更省力省錢
那當然是修改路線了,可一旦修改路線,就需要重新申請協調,需要重新做規劃。
鐵路商人有錢,只想要盡快把鐵路修好,然后盈利。
所以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挖山洞的做法。
可誰能想到呢,這挖山洞也是需要批準的,除了政府部門蓋章,還需要這座山所屬人勞倫斯勛爵的許可。
沒錯,這座山是私人的,不過山上幾乎沒有產出,和普通的荒山沒有區別,更甚至,這位勞倫斯勛爵,誰也不知道他在哪兒。
這座山屬于勞倫斯勛爵是五十多年前的信息了,從落滿了灰的資料里好不容易翻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