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之前從未發生過的事,怎么會不符合要求呢
明明和其他人的情況一樣,都是名校高材生,都是家中中產,誰也不比誰差,憑什么說我不符合要求
難道真的是沒錢了
這樣的印象漸漸在民眾心里形成,烙下一個大大的問號。
他們開始留意銀行的情況,而正好在這時,巴克利銀行又宣布,減少貸款
這已經不是找借口了,而是明晃晃表示自己沒錢貸出去了。
于是一個不正確,但大家都這么認為的等式形成,減少貸款等于沒錢
銀行沒錢了,那他們的存款哪里去了
他們不明白是有人通過手段把錢轉移了,遲早是要回來的,也不明白錢只有拿出去錢生錢,才能給他們那么高的利息。
在大多數民眾心中,他們的存款放進銀行,就相當于鎖進了銀行的保險庫,一直放在那里。
結果現在告訴他們,錢壓根不在銀行,那完了,我們的錢是不是被吞掉了,不行,得趕快取出來。
有一個就有第二個,很快形成了擠兌。
巴克利銀行的門口擠滿了人,都是要求取款的人,而且隨著人數增多,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
這種情況下,要么銀行直接關門,引發更大的恐慌,要么拿出大筆現金出來,告訴大家,言是假的,是別人眼紅制造出來的謠言。
為的就是讓你們這些大傻子把錢取出去,他們好自己存錢進來,拿到大筆的利息。
只要大量的現金放在那,無論是不是取出來,民眾就能安心。
那么問題來了,現金到哪里去弄
要么羅斯先生緊急從法國等羅斯家族掌握的銀行中調過來,要么就從其他銀行轉移,就像斯特利轉移巴克利的現金一樣。
然而等布瑞克等人反應過來,已經晚了。
第二批入場的大學生們規模之龐大,是精心計算過的,從每個學習巴克利搞免息貸款的銀行中,弄出一大筆錢,轉頭存入斯特利。
而這個數字卡得非常精準,幾乎是每家銀行能抽出的貸款數目上線。
再多貸出一點,銀行現存的現金就少了,要是也發生擠兌危機,銀行就危險了。
而這是很有可能的事,在巴克利銀行暴雷后,也會有民眾擔憂其他銀行是不是也會發生這種事,于是紛紛去取錢。
當然,等他們發現,自己取錢非常順利,沒有任何障礙,而銀行好似也不缺錢。
就會有人開始后悔,放棄了那么高的利息,然后轉頭又會存進去。
而這個基準數就是安全線,布魯斯在行動前,給每家銀行做了精準評估,確保他們不會出事的同時,也沒有余力去幫助他人。
現在就是二選一的局面,要么找羅斯家族,要么求助搞自己的斯特利銀行。
布瑞克行長第一反應當然是求羅斯先生,而這點布魯斯其實是樂見其成。
畢竟要救一家銀行,所需要的金錢數目巨大,那么大筆的資金流入,對英國只有好處,壞處也不過是他換個目標下手。
顯然,羅斯看出了這其中的巨大風險,他雖然有心參與這一場資本狂歡游戲,卻不準備為巴克利銀行兜底。
他想做的是,在大勢形成前,購入每家銀行的股票,在整合結束后,借助各個銀行股東的身份,占據英國銀行業的主席位置,如果它們聯合的話。
想得很美好,布魯斯決定對他的行為大放水,讓他多多籌集金錢,進入英國。
而這些錢進來了,就可以鎖定在英國銀行,而不是任其流出。
至于羅斯想要占據一席之地的想法,布魯斯又不是商人,他只是要節制市場,掌握話語權,不讓這些資本在英國境內攪風攪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