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就輪到羅斯先生出場了,他在短短時間內掌握了好幾家銀行的股份,在成為股東后,他對那些銀行的了解,比布魯斯還多,畢竟能看到內部資料。
不過由于布魯斯的暗中操作,他花出去的資金,得到的回報比想象中要少。
要掌握一家大銀行的部分話語權,至少需要6以上的股份才行,不然就是一些小股東,人家不一定聽你的。
所以他想要更多,用錢買不到,那只好用別的辦法了。
而斯特利銀行的手段,讓他看到了希望。
不過在英國他受到的限制頗多,不能像斯特利那樣行事無忌。
不能自己單干,那就合作吧,正好目前斯特利銀行和巴克利銀行有資金,他有內部消息,且還掌握了巴克利銀行的部分股份,三方雖然不是絕對平等,卻也是利益共同體。
于是,在羅斯先生這個內應的幫助下,一家連著一家銀行暴雷被救活。
相同的套路被運用了三次,到第四次出現了頹勢,民眾開始不相信銀行真的會出事,畢竟每一次都有人來救,可見是真的安全。
他們沒看到這一次次背后利益的更迭,只看到了銀行安穩如山。
甚至有人懷疑,是不是銀行不想給利息,所以故意傳出這些假消息,誆騙他們把錢取出去
這個消息一經散開,所有人都深信不疑,更沒有人來取錢了。
至此,第一階段的銀行整合告一段落。
布魯斯通過斯特利銀行,掌握了巴克利銀行24的股份,又通過巴克利銀行,掌握了豪斯銀行31的股份。
不過這股份屬于巴克利銀行名下,按比率分潤到各個股東手里的話,斯特利銀行能掌握的不到6。
但在操作的過程中,斯特利本身也購買了5,也就是說,至少掌握了11,擁有一定的話語權。
而后面的銀行就是如此,通過一家掌握一家,交叉持股,最后把這幾家銀行連成了一線,形成了小圈子。
在這五家銀行當中,有一家穩穩占據英國四大銀行之一,另外三家都屬于中小銀行,而斯特利最小,起始資本不超過150萬英鎊,偏偏它是此次事件的源頭,掌握的股份或大或小,都具有話語權。
而這不過是短短三個月內發生的事,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不過也由此讓人看到了斯特利銀行的價值。
其真正的核心不在于擁有其他銀行的股份,也不在于行長小弗蘭克先生的種種手段,而是其幕后龐大的大學生團體。
這些人在此次事件中,狠狠賺了一筆,少則幾百英鎊,多則上萬。
也因此養成了他們對于斯特利銀行的巨大好感,好到什么程度
那些賺到的錢大部分都沒有被取出去,而是繼續存著,哪怕后續沒有那么高的利潤了,也不愿意轉投其他銀行。
因為他們認為,斯特利銀行的行長有能力,值得信賴,而且從目前看,他一畢業就搞出大動作,攪得整個金融業水深火熱,之后肯定也不會多安分。
全英國剩下還有二十八家銀行,小弗蘭克先生會輕輕放過
別開玩笑了,這不過是中場休息,接下來肯定會有大動作。
他們的錢放在斯特利銀行,肯定會錢生錢,帶來更大的利益。
學生群體看到了,那些精明的商人又怎么會意識不到,他們比學生更快意識到這一點,奈何之前和小弗蘭克先生不熟悉,且他們的動作眼花繚亂,讓人一時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現在局面暫穩,他們就想趁機入場分一杯羹。
有的人支持那些銀行,積極布局應對接下來的動蕩,甚至想借此吞并其他銀行。
而有的人則認為跟著勝利者,才能更好的賺錢,于是紛紛找到小弗蘭克先生,想要進行投資。
小弗蘭克當然不會拒絕,當即表示,會拋售9的股份,拆分成五份,價高者得。
而這9,有5是屬于蘇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