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比如運輸成本,運送大宗商品的時候,你們可以自己承擔全部,但萬一是零碎的單子呢,專門組織一趟出行就不劃算了,有了商會,可以詢問其他成員是否要去某地,讓人把貨物捎帶過去。”
“像某個山坳里的縣城,需要幾千斤糧食,數量不多,又能賺點,興師動眾走一趟不劃算,要是有同去這個縣城做生意的,就直接委托他代運就好了。”
“在同一個商會,大家本著友好互助的原則,在別人困難的時候拉一把,等到自己困難時,也有個后背可依靠,大家說,是不是這個理”
眾糧商面面相覷,今天本著吃虧送禮的目的來的,卻不想聽到這番話。
這也不是沒有道理,商會也不是一個新鮮詞了,可以說在商場很常見。
一個地方的商人,往往會組成這樣那樣松散的組織,大家經商的時候互通有無。
但這建立在大家是同鄉,又行業不同的份上。
同行是冤家,像這種同為糧商的,大家實際上是競爭對手,把對方弄下去了,自己就可以獲得更多利益,因此誰也無法信任對方。
不趁你病要你命就不錯了,更不用說互相扶持了。
這現實嗎
眾人你看我,我看你,然后撇過頭去,互不搭理。
陳景軒坐在上首,看的一清二楚,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也不再說話,就這么靜靜坐著,等著下面反應。
他們先是不以為意,等到場面安靜下來,就一個個坐立難安,偷覷陳景軒的臉色。
半響過后,終于有人打破了沉默。
是在場年紀最大的,平家話事人,雖不是家主,但因為平家家主前些年去世,家主繼承人尚未完全長大,才剛十五六歲,因此話語權還在這位平三太爺手上。
他年紀已經不小,頭發白了一半,只看起來還精神矍鑠。
他先是站起來,對著陳景軒一鞠躬,“陳大人果然好見識,成立商會確實能讓我等行商更為容易,大人此舉,莫非是有人也想做此買賣”
這問的就是陳景軒如此做,是否想要摻一腳,進入糧商的行列。
所謂的商會,不過是對方打出的煙霧彈,實際目的,是讓大家給予方便,好借此斂財。
如果是如此的話,他們即便心中不喜,也得讓渡一部分利益出來。
誰讓陳景軒地位高,官職大,還有調查轄制本地官員的權利呢。
即便他們在京城有靠山,也不能輕易得罪了。
更何況陳景軒就沒有靠山嗎雖然義忠郡王是個奶娃娃,但還有太上皇在啊。
看太上皇目前的態度,那是對陳景軒恩寵有加,他們的靠山不一定敢得罪陳景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