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要是上官喜歡的話,完全可以換個方向去記錄為官仁德,兢兢業業,地動前機敏預警,地動后反應迅速,穩定局面,化天災于無形,實是不可多得的好官,當與嘉獎。
這兩種記錄的方法都有其道理,第一種是以天罰來判定當地官員的失誤。
這在古代很常見,就連皇帝都在天災爆發時,下過罪己詔,承認是自己的錯誤觸怒了上天,以至惹來天罰。
因此這么記錄一位官員,看起來非常公正,誰讓你的地盤出現天災呢,不是你的錯,是誰的錯
反正不能是皇帝的,你最好是承擔起所有的罪過,不要讓皇帝記恨你。
而第二種是更務實的記法,天災常有,華夏大地這么大,每年總會有一些地方受災,區別只在于大小罷了。
災難后能迅速穩定局面,把災害后遺癥降到最低,自然是當地父母官的本事。
江知府這里還提前預警了呢,不僅避免了本地的損失,還提醒了周圍地區,可以說把一場原本要人命的天災,變成了損失可控的小災難。
這絕對是功績,因此升官都沒問題
所以說,在人治的社會,你的功績好不好,全靠上官一支筆。
江知府沒想著升官,想升官他早就可以離開江南回京城了,之前朝中奪嫡事態嚴峻,不僅是他,他的兄長也被家中想辦法弄去了地方。
現在雖然情況明朗,但兩圣稱帝,依然是一番龍爭虎斗。
他并不打算離開,也不想升官,但不代表他愿意讓記錄上自己是無能的形象
他江右良,還沒吃過這么大的虧
好在陳景軒不是來看他笑話的,只是拜訪朋友途經此地,順便看看罷了。
江知府聞言表情松了松,但依舊很難看。
林如海察言觀色,“江兄,是否發生了什么事,讓你如此生氣”
江知府再次看向陳景軒,當著上司的面,他難道能說自己沒處理好,以至于姑蘇面臨缺糧的窘境嗎
陳景軒會意,“另外,我還要感謝你之前的幫助,讓我找到那孩子的下落,只是可惜了不管怎么樣,如果有需要的話,請千萬不要客氣。”
這就是承諾了,幫不幫助另說,至少不會與之為敵。
江知府表情放松一點,隨即又凝重起來,不再隱瞞,“林兄你也知道,太平倉出了問題,我給周圍城縣寫信,請他們調派一些糧食支援,事后賠付。結果他們都找借口拒絕了,竟無一人答應這也就算了,偏偏他們之前答應得好好的,轉頭卻勒令糧商們不準把糧食運來姑蘇賣”
這才是叫他生氣的點,籌借是好方法,能讓損失降到最低,要借不到的話,姑蘇府衙也不是買不起
大不了他之后想辦法填補上這個虧空,這屬于知府職權范圍內可以操作。
可那些人,收到他的信后,一個個答應的好好的,沒過幾天就反口拒絕。
有說今年減產,賦稅不夠交的,也有說百姓的稅賦還沒交上來,需要再等上十天半個月的。
真以為他在姑蘇待著,就不知道其他地方的情況了
往年這個時候,他們稅賦已經收上來了,且今年風調雨順,江南大豐收,只有姑蘇因為地震和震后雨的關系,受到了一點影響。
但這影響本身不大,最大的麻煩在于太平倉出事。
其他地方又沒有這樣的煩惱,因此他們只是找借口罷了。
江知府揉了揉眉心,“我都不知道自己人緣何時這么糟糕了,或者這背后有人在操縱,故意針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