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牢里歲月靜好,因為沒事干,竟然還胖了。
而外面則是翻了天,那份秘密契約就是最好的證據,江知府毫不客氣,把七家糧商全部下獄。
為了叫他們供出更多罪證,分開審理,并透露是其他人揭發了他,只為了吞下他的家產。
在衙役的嚴刑拷打和威逼利誘下,沒幾個人能承受住,很快所有人都招了,不僅招認了自己的罪行,還把背后的靠山也給賣了,順便拉其他人下水。
就這樣,江知府得到了一系列確實的證據,包括他們想要通過蟲蛀毀壞太平倉的糧食,然后囤聚居奇地謀劃,也包括他們背地里強買強賣,欺壓百姓,更包括他們幕后的靠山都有誰。
翻著那一份份證詞,江知府氣得面色發青,這背后牽扯出十幾位官員,當然,也有甄家。
每一個人都和甄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偏聯系又不深,要么是和甄家管事交好,要么是結交了甄家的旁支。
江知府咬牙切齒,“甄家倒是藏得好,要不是我老早就盯著,還真要被他們逃過去了。”
此刻,他徹底相信了是甄家想要對付自己,這些糧商每一家都和甄家有關系,又各個聯系薄弱,好似只是意外。
江知府會相信才是傻子,聯系不深才正常,他畢竟是長公主的兒子,要是聯系深了,被查出來,甄家也要倒霉。
他自信甄家想要算計他,一定要藏得很深,以及長達數年的謀劃。
目前審問出來的結果,和他想的一模一樣,所以他深信不疑。
想到自己掌握的甄家那些罪證,在江南作威作福,陷害忠良,結黨營私,身為文官,竟然結交當地駐軍。還和京城中不少官員保持私下交易往來。
且貪污受賄,僭越妄上,不僅侵吞織造府巨額銀兩,還敢私自住在行宮
那行宮雖之前是甄家的園子,但甄家奉旨接駕,太上皇五下江南,有四次都住在甄家那個園子,因此修建成行宮的規格。
按照行宮的標準建造,當然只有皇帝能住進去,就連皇子都不行
可偏偏甄家住進去了,雖則當年太上皇下令,讓奉圣夫人住進行宮,有為其養老的意思,其他人可沒有這個殊榮。
當初是為了侍奉孝順奉圣夫人,甄家才跟著搬進去的,可這么多年,甄家也沒有搬出來,竟還一直住著,不是僭越是什么
想到這些,江知府把這一樁樁一件件寫進折子里,連同這些年收集到的證據,放進一個密封的盒子里,派心腹送往京城,打算送到新帝手上。
太上皇對甄家的寵幸他看在眼里,有甄貴妃在,江知府也不確定太上皇會不會依舊保甄家。
但新帝可不會,他巴不得甄家倒霉,六皇子再無威脅。
做完這事,他直接下令,把所有糧商統統判死刑,包括張李兩家。
在知道是張李二人背叛自己后,其余糧商出離憤怒,進而瘋狂報復,揭發了他們諸多罪行。
最后的結果,所有參與此事的糧商,家產抄沒,田產鋪子房產充公,家中成年男丁被砍頭,未成年和女眷流放三千里。
至于糧食,取出足額充入新建的太平倉,剩余拿出來低價售賣
而負責售賣的,自然是糧商會的人,他們以商會的名義,把那些鋪子低價買入,換了商會的招牌,先幫府衙售賣糧食,且價格都是一貫一石,比陳糧還便宜。
抄沒的九家,加上原本的陳家和馬家糧食,再加上金陵運來的六十萬石糧食,姑蘇是真的不缺糧了。
以極低的價格賣出去一部分,剩下的甄管事都包圓了,打算運到北方去賣。
在離開前,他處理好了那二百四十萬兩的利益分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