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或多或少和甄家都有關系,比如杭州的李家,家族李洵莫名其妙就入了獄,家人去打聽,也沒問出個所以然來。
等到事態進一步發展,眾人才從京城獲得一點消息。
原來是南安郡王掌握了甄家和江寧鹽官合謀,侵吞鹽稅的證據,上奏給朝廷,希望嚴懲甄家,查明江南鹽場的貓膩。
另外,甄家所犯不止這一件,還有貪墨織造衙門的財物,在江南作威作福,欺男霸女,強買強賣等等。
最最重要的是,甄家竟然敢私自竊取行宮居住,那可是行宮,甄家想造反嗎
這一樁樁一件件,甄家就算有奉圣夫人英靈保佑,有甄貴妃和六皇子求情,都不管用了。
朝廷既然決定追究,就不可能再對甄家輕拿輕放,不然就是讓人覺得,朝廷威儀不存,法度不明,何以服眾
而那些被抄的家族,或者被看押的官員鄉紳富戶,都是和甄家有關系的,要么牽扯進鹽稅的問題,要么和織造相關。
剩下沒被揪出來的,更是人人自危。
甄家在江南這么久,至少三十年,關系網何等龐大,無數人都與甄家有往來。
他們怕因此連累到自己身上,紛紛找關系想要撇清干系,或者干脆棄家業跑了。
這些只是小羅羅,暫時還管不到他們,反正等之后審理完,該算賬的一個也不會放過。
朝廷派了欽差大臣和南安郡王,以及大小官員十幾人來處理此事,而作為金陵的按察使,陳景軒也接到了圣旨,作為欽差的副手,協助處理此事。
因此從秋天到冬天,陳景軒忙碌了整整三個月,這才審問清楚。
甄家的罪名毋庸置疑,李家也牽扯其中,鹽官有一個算一個,全都不清白,包括巡鹽御史,上下共二十八人。
他們以及家人,統統被判了罪行,大部分人押入京城等候發落,剩下罪名不重的,按律行刑過后,要么流放,要么被發賣。
欽差帶著士兵壓陣,看押一個個犯人上路,江南地區難得的大雪天,卻在雪白的地面留下了難看的印記,蜿蜒向前。
陳景軒看著遠去的隊伍,松了一口氣,對南安郡王行了一禮,“下官衙門還有事,告辭。”
南安郡王留下來擔任巡鹽御史,另還有三位官員,都是此次從京城帶過來的,分別任鹽運使司,分司,鹽課司三職務,分管制鹽,運鹽,賣鹽等。
巡鹽御史只是正六品,但南安郡王卻是王爺,還掌軍權,因此陳景軒得率先向他行禮。
成功達到自己目的,南安郡王志得意滿,一點也沒把陳景軒放在眼里,不過同為四王八公,他的態度還是不錯的,拍拍陳景軒的肩膀,一副過來人的姿態指導道,“江南少了這么多官員,正是忙亂的時候,你可要盡忠職守,為皇上效忠。”
“是”陳景軒低下頭,恭敬道,眼中的暗光一閃而逝。
他表現的極為謙恭,讓南安郡王好好過了一把指點江山的癮,才放任離開。
等走出他的視線范圍,陳景軒直接打馬去碼頭,打算坐船去姑蘇。
最近發生的事太多,忙得他無暇顧及蘇葉,已經好幾個月沒見了。
另外他還有一些疑惑,南安郡王到底是來做什么的
軍權還握在手里,他肯定不會在巡鹽御史這個位置待多久,更何況都是老交情了,他了解這位郡王,野心勃勃,帶兵打仗本事不差,可在文治方面,就差強人意了。
兩位圣人把他放在這個位置上,一定有其用意。
另外陳景軒還想知道,這個,是不是也是蘇葉推動發展的,那目的是什么
因為姑蘇離金陵有一定距離,一來一回頗為耗時間,因此陳景軒把聯絡京城那邊的人手,交給了蘇葉掌管,而他專心處理商會,學院和掌管江南等一干事務。
甄家的結局他預料到了,鹽稅上的事也有耳聞,但南安郡王插進來是為何,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