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葉倒是沒想到,這還形成產業鏈了,不由問道,“這樣的女私塾多嗎”
“你問這個干什么”一大嬸警惕道。
“我是外地來的,沒見過這種的,我們那邊都不允許女子讀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我家里不贊同,給妹妹開了蒙,引得別人好一陣嘲笑。”蘇葉笑著解釋,“我看你們姑蘇的風氣就很好嘛,女子讀書怎么了,讀書了就能掙錢,多好”
“就是就是,要我說啊,那些人就是眼饞,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女子不讀書怎么賺錢,怎么當管事”
其余大嬸連連附和,說東街的閨女怎么怎么掙錢了,西街哪家特意娶了認字的媳婦,在家里專門開辦女學,能掙不少呢。
還有那知道上勁的姑娘,沒錢讀書不要緊,想辦法到工坊弄了布匹出來賣,掙錢后自己送自己上學。
當然,也不是沒有那舍不得給閨女花錢的,認為她們即便掙錢了,未來也是要嫁出去的,娘家占不到多少光,還不如早早娶個媳婦回來,讓她去學認字呢。
“這就是不會算賬,讀書才花幾個錢,早早送去,至少能做五六年工呢,白拿五六年的工錢,這種好事都不懂。”
“那是你不明白人家的算計,就算不讀書,進了工坊照樣賺錢。認字了又不是立馬就能當管事,還不是得從女工坐起,好幾年才有機會升組長,再升女管事也肯定是出嫁后了,娘家賺不到便宜。”
“我看是你不懂,升了管事那多威風啊,招工都歸她們管,到時候不管是娘家人,還是婆家人,都可以招進去,怎么就沒好處了。那些普通女工有這個本事我看啊,以后女工越來越多了,想進去也越來越難,沒點關系還真進不去。”
“還真是,果然是大嫂你有見識。”
“嗨,我都是聽隔壁周媽媽說的,那才是個本事人呢。”
聽著她們的討論,蘇葉不得不承認,不要小看任何人,百姓中多的是有眼光有遠見的人。
那位周媽媽想的不錯,現在紡織業還在茁壯發展階段,每年都會大量新增不少工坊,雖然大楚國內的布匹買賣已經趨于飽和,再想要售賣,就只能降低價格了。
可海外卻供不應求,無論生產多少,海商們都吃得下,統統高價賣往海外,帶回來大量黃金白銀。
按照這種趨勢,此行業還可以野蠻生長十幾年。
可十幾年后,就差不多趨于飽和了,需要更大的市場才能吃下。
到那時,紡織工坊不再無限制擴招,需要的女工自然就少了。
不過有蘇葉在,也不會等到那時候,肯定會弄出更多的工坊來,不僅限于紡織,她手里掌握的技術,能多開辟幾十個行業。
現在之所以沒拿出來,一是因為農業在封建社會是根本,如果不能保證糧食安全,把人貿然從田中弄到工坊,勢必會帶來糧食危機,進而引發社會動蕩。
因此她一直在利用糧商會,實現大規模,集中化的農業生產。
現在的糧商會,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糧商組成的組織,而是一個正規的農業機構,雖然還沒有被朝廷正式承認,但里面的運作模式,已經有了農業部的雛形。
下轄有多個機構部門,分種子部,化肥部,農具研發部,水利灌溉研究部,推廣部,收購部門,運輸及販賣部門等等。
每個部門的人數不一樣,有的是人數稀少且保密的研發,有的站在明面上金錢和賺錢。
像種子部,分為明面上和私下兩個機構,明面上和各大海商合作,購買從海外運來的種子,試種研究并推廣。
而暗中那個部門,則進行一些類似于雜交改良等研究,蘇葉資料,他們學會并一點點實驗出來。
明面上的種子部許多人都知道,包括那些糧商,因為他們也會從種子部購買他們的良種,種到自己承包的土地中去,或者交給和自己簽約的農民。
至于私下的,蘇葉不打算現在就爆出來,要等到她成為真正掌權的人,才會讓他們正式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