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朝廷尤其是中央的官員,看不到他們拓展了業務,只以為更加規范后,才造成的效果,不由從心里認同。
其三,糧商會和朝廷的合作,幾乎是低利潤,朝廷養軍隊的糧食,賑災的糧食,乃至充入太平倉的糧食,糧商會賺的都很少,扣除成本,還不到百分之一的利潤。
這放在之前的朝廷,可能還會有人攻訐糧商會,因為想要在軍餉和賑災銀中層層盤剝,當然不能讓糧食價格公開透明還低廉。
可在之前的大清洗后,朝廷本就清明了不少,這些年經過太上皇和新帝的相互內斗,原本的老人越來越少,新補上來的,都是蘇葉讓人挑選出來的。
其中少不了敗類,但她的情報網已經布置完成,到了無孔不入的程度,那些出現問題的,很快會被清理,成為太上皇和新帝內斗的犧牲品。
這里不得不說,麥考夫對政府內部的情報布局,和夏洛克遍布整個城市的小分隊相結合,實在太有用了,囊括的情報來源的方方面面。
擁有這些人,幾乎誰出現問題,都會被揪出來,最終成為兩位帝王的炮灰。
而蘇葉也因此把大半個朝堂換成了自己人,這些在上崗前,是經過專門培訓的,也更多是有熱血和抱負的年輕人,還沒有和朝廷那些老油條同流合污。
在這些人的積極促進下,糧商會是直接和朝廷談合作的,合同公開透明,價格標得清清楚楚,核驗環節也都是這群中低層官員在負責,自然不用擔心被卡脖子,然后不得不送禮。
因著這種合作模式,朝廷在賑災和軍隊糧食的消耗上,每年減少了百萬兩支出。
一邊是稅收增加了,一邊是消耗減少了,好處立竿見影,朝廷自然對糧商會樂見其成。
甚至還有人提議組建別的商會,朝廷正在爭論呢,派誰來搞這件事。
但蘇葉一點也不看好,要做到這件事,首先就要出其不備,以最快的速度整合資源,掌握先機,然后要投入大筆資金下去,才有可能。
然而有這眼光和魄力的人,少之又少,加上前期投入的巨款,更是把所有人攔在門外。
如果朝廷愿意出錢,到是有可能,再派個有能力又不貪,像陳景軒這樣的官員督促,還有一線機會。
可惜,兩位帝王都不會放心陳景軒再插手別的產業,因此這件事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因著這幾方面的原因,糧商會算是受到了朝廷的認可,屬于朝廷的編外部門。
而它做出的貢獻也不少,至少這一兩年,餓死的百姓越來越少了,就連受災的地方,也都能及時調撥到足夠的糧食賑災,甚少出現餓死人的情況。
但這還遠遠不夠,要是農民都當了工人,地里荒廢了,光憑現在的糧食產量,還不足以支撐全大楚的糧食供應。
所以其他工廠建立的時間,必須往后延,等得糧食畝產取得突破性進展,少了大量農民,也不缺糧食吃的時候,才能大規模推行。
這也是目前成規模的紡織工坊和香皂工坊等,都只招收女性的原因,因為她們原本就不算地里的主力,尤其是女童和年輕的姑娘。
以往她們在家里做家務或帶孩子,創造的價值有限,在家里紡布,也遠遠比不上在工坊的效率。
現在把這群人就解放出來,讓她們進入工坊,不僅不會對農業造成沖擊,還能讓百姓的生活更好,收入增加。
誰讓女性原本就是被束縛住的生產力呢,現在解放了一部分,自然是利大于弊。
另外,這也是蘇葉的有意為之,其他很多工坊,都可以招收男人。
或者說男女都可以,那么工坊主就會率先招男人,而排斥女人,這是固有觀念決定的,想要改變很難,除非實在沒人可造了。
而紡織這個行業,織布做衣服,天然就是女性的活,也是千百年來形成的固有觀念,一開始就讓那些男人去紡布,他們肯定不會愿意。
這樣一來,女工人率先崛起,有個十幾年功夫,觀念也就能順勢改變了,她們開始愿意和男人一樣出去做工,而男人也阻攔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