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鳳想了想,“和青石一樣”
她摸了摸,確實很光滑,想想府里的青石地面,這玩意兒大概差不多是這個意思。
“這和青石可不一樣,看這粉末,運輸非常方便,煅燒也不難,到處都可以建造工坊,不用像采石那么費勁,運輸困難。”
說了水泥的種種好處,再說到低廉的價格,建成后的堅固程度,賈璉最后總結,“只要推廣出去,那些有錢人肯定搶著要。”
王熙鳳點頭,“那這個呢,是琉璃嗎”
賈璉繼續給她講解玻璃和香皂的功能,聽得王熙鳳雙眸異彩連連,拿著那些產品愛不釋手。
她仿佛已經能想象到,這些在京城貴族圈子,有多受歡迎
“表弟果然厲害”最后所有的感嘆,都化成了這句贊賞。
“是啊,”賈璉至今還震撼不已,“表弟的意思是,生產已經有人在做了,我們不用管,只負責銷售這個方面,也就是賣出去,怎么賣,賣給誰,都由我們決定。她只源源不斷的產品,剩下的就是我們的任務,她可以資金,作為先期店鋪等成本投入,我們出人,負責管理銷售,加起來拿半成分紅。”
“可以”王熙鳳迫不及待道,這有什么不可以的,一千一萬個愿意啊
她已經能想象到日進斗金的場面了,忍不住心跳加速,面紅耳赤,眼前陣陣發暈。
夫妻二人連糾結都沒有,就風風火火干起來了。
蘇葉為他們了二十萬兩資金,足夠前期購買店鋪,培訓運輸等費用,剩下的就像她說的,完全不管,只半年查一次賬。
夫妻二人都是有能力的,剛開始還會犯一些錯誤,可很快就能改正過來,并總結經驗,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把香皂,水泥和玻璃生意,鋪滿整個大楚。
兩年多下來,他們賺的盆滿缽滿,總數超過了三百萬兩。
這其中十分之一是花去的成本,剩下有一半也需要重新投入到生產中,可到蘇葉手里的,也有一百五十多萬兩了。
而這遠遠不是三門生意的極限,只算是剛剛開始
王熙鳳和賈璉夫妻二人,按約定能拿到半成,也就是八萬兩左右。
和蘇葉的收入相比,是不多,可這幾乎相當于王熙鳳嫁妝了。
兩年時間就能賺這么多,要是十年,那不得賺夠一百萬兩去,這比之前的鹽商還賺錢,屬實是暴利了。
因此夫妻二人為蘇葉干活,可謂是心甘情愿,甚至都沒有鬧鬼,也沒有從中撈錢,丁是丁卯是卯,賺多少就給蘇葉報多少賬。
按照王熙鳳的話說,這賺的就足夠他們子孫后代幾輩子吃喝不愁了,何必耍心眼,惹得大表弟不喜,最后沒了這好差事。
對于這樣的態度,蘇葉是滿意的,不枉她叫人調教平兒,時時在夫妻二人身邊提點著,總算把某些觀念植入他們心底,形成無法背叛的潛意識。
把第二茬銀票收了,蘇葉也該收拾東西去姑蘇考鄉試了。
這次和之前不同,她的名聲已經被很多人知曉,考中秀才就已經被稱為秀才公了,也是成年人的標志,有些交際是必不可少的。
鄉試在八月,她在五月就出發了。
沒辦法,時間再晚一點,天氣就熱起來了,不適合趕路,提前去也好適應適應。
鄉試連考三場,每場三天,中間可休息一天,前后需要花去十一天時間,加上八月正是天氣最炎熱的時候,考場人又多,被關在狹小的號房里,那滋味相當難以言喻。
蘇葉的運氣不錯,抽中的號房離茅房比較遠,少了那熏死人的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