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莊子上人數最多的,并不是他們,而是朝鮮半島上來的人。
因為大楚水師不間斷的掃蕩,半島上的人一直處于被威脅狀態。
他們自然想要反擊,可惜無論是南安郡王,還是宋將軍,都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打得他們俯首稱臣。
半島上原本的國王,因戰爭失利,被旗下兩大勢力架空。
等到他死了,其中一方竟然想篡位,為了能成功,率先向大楚投誠,希望大楚的水師助他一臂之力。
大楚以宗主國的名義,要求必須是原國王兒子繼位。
然而消息傳回去沒多久,原國王的兩個兒子都死了,他的堂兄弟也紛紛沒了命。
所有人都認為,是那個想篡位的人做的,另一方勢力打著為國王報仇的名義,開啟了戰爭。
本就是半島上最大的兩個勢力,分別掌握了南邊和北邊,斗得旗鼓相當。
所謂分裂的半島是好半島,既然是人家自己的意愿,大楚也不好干涉對吧
那就打吧,誰打贏了,到時候大楚再來說承認不承認。
可實際上,宋將軍那邊,一直在平衡兩方勢力。
于是近五六年,戰爭從未停止過,打了這么多年,除了雙方都減員厲害外,沒有一絲絲改變,地盤還是原先的地盤,勢力分布也和之前一樣,就斗了個寂寞。
可南北雙方已經打出了火氣,成了死仇,和解是不可能和解的,只有繼續斗下去。
而在這期間,大量人口向外逃亡,其中北邊的有地理優勢,自然跑到東北平原上求生存。
可那些游牧民族和大楚都不是好相與的,他們想要活下來,就只能賣身為奴,且是一個宗族一個宗族一起賣。
而莊子吸收了他們,導致一點也不缺勞動力。
至于南邊的,想要逃走,自然只能通過坐船,戰爭期間,只有大楚的商船才能自由航行,無論哪一方,都不敢動大楚的商船。
大楚最南端原本人口少,即便土地一年三熟,有各種蘇葉需要用到的資源,奈何實在找不到人,因為多蛇蟲鼠蟻和瘴氣,北方一點的都不愿意去。
可近幾年,百越地界的莊園上人口越來越多,已經完全不缺勞動力了,不用猜都知道那些人是哪里來的,自然是商船帶回來的。
總之,這些年大楚最北和最南端的人發式增長,除了半島上的戰爭帶來的影響,也有周圍國家百姓向往大楚繁華,自愿跟著商船來混口飯吃。
而糧商會的飯,是最好吃的,以至于他們總是很快能招滿人,莊園一次次擴大增多。
就目前而言,僅糧商會旗下的莊子出產的糧食,就能整個京城人口吃一整年的了。
當然,除了糧商會,東北和西南地界,還有別人的莊子,他們從糧商會這里看到了機會,于是跟著置辦下許多田地,不說完全把這兩地開發了,但也差不多有一半了。
于是糧商會又多了一個進項,那就是向他們良種,好用的器械和化肥。
在這三種利器的加持下,全國糧產至少比以前增加一倍,也就是說,整個大楚暫時不缺糧食吃了。
隨之而來就產生了新問題,那就是糧食的價格降低,許多農民辛苦一整年,收益卻越來越差。
往年他們還可以通過賣地,來撐過接下來的日子。
可怪異的是,近幾年地也不好賣了。
因為那些有錢人,已經看不上農民手里這三瓜兩棗了,有這功夫,不如去東北和西南圈地
那兩處,一個是廣闊的平原,土地還肥沃,只要開發出來,就能年年豐收。一個雖然多山地,可一年三熟,且價格便宜近一半,怎么都比農民手里那一畝三分地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