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熱乎乎的湯面下去,感覺整個胃部都舒服了。
蘇葉見春來收拾好,讓她下去,不用伺候了,自己拿了一本書,半倚靠在炕上翻閱。
半個時辰過去,春景帶著一堆東西回來,堆放在西邊沒人居住的屋子。
蘇葉去看了一眼,東西準備的很齊全,遂拿出一張圖紙,“你先吃完面,然后再出去跑一趟,讓鐵匠把這個東西打出來。”
是做蜂窩煤的模具,非常簡便好用。
春景點點頭,先去廚房找劉嬸子要了一碗面,快速吃完就出去了。
等他再次回來,天也晚了,劉嬸子母子女三人已經回去。
打造模具需要兩天時間,蘇葉交代了春景春來蜂窩煤該怎么制作,就沒再管這事。
第二天,她出門逛西平府,連續幾天都是如此,大致把整個府城情況摸透了,這才去了府衙旁的一座院子。
這院子看似低調,其實比府衙一點不小,能在府衙隔壁的,要么是官員們辦公的地點,要么是某位官員的宅子,現在居住的是張簡次,張簡仨兄弟。
蘇葉讓人送上拜帖,門房見她穿著華貴,也不敢為難,當即請了進去。
很快管家就出來招待,臉上掛著謙虛的微笑,“公子可是姑蘇林家的墨玉公子”
作為管家,他不可能不知道林家,陳景軒和張家的關系,這幾年西北和江南的通信一直沒斷過。
但雙方的關系卻也沒親密到什么都告知的程度,因此張家只知道她是林如海的兒子,對于其他一概不知。
“是,敢問兩位張大人可在”蘇葉點頭應是。
“可是不巧,三老爺去了城外榷場,查看今年羊和羊毛的交易額,二老爺在西城書院教書。”
榷場就是城外那個交易市場,因為是大楚主動設立的。離西平城又最近,因此安全和管理都由西平城負責。
而西城書院分內外兩院,外院建在榷場附近,招收各族孩子入學,包括了韃靼,瓦剌和西域諸國人,教授四書五經。
內院建立在西平城內,專收大楚學子,以科舉為主,經貿為輔。
西平城是邊關,且是與外族通商的重要關口,在這里安防和貿易都顯得尤為重要,在這里當知府和將軍,需時時提著心,因為一不小心就會釀成悲劇。
萬一韃靼,瓦剌假借經商靠近西平府,然后突襲,西平城沒反應過來,就麻煩了。
因此本地官員需要時時提著心,不能被一時的繁榮表象迷惑,并對進出邊關的人,嚴格審查。
另外就是,即便他們沒有攻城的打算,萬一只是小股騎兵搶劫榷場,搶了就跑,對商貿也是相當不利的。
因此西平府還得派一隊士兵時常在榷場巡邏,防止這種惡性搶劫事件。
說實話,這種情況還挺常見的,因而在這里當官,要么短命,要么當不久。
無論是攻城還是搶劫,都會造成巨大損失,而朝廷需要這里的貿易賺錢,進而供給西北到東北一線的軍費。
被搶一次,軍費就少一點,因而官員的罪責會比其他地方更大。
而這是外地官員不愿意來此的原因之一,生命得不到保障,還容易降職,換誰都不愿意。
因而張簡次搞教化的同時,也想讓西平府多幾個考中進士的讀書人。
這里大概是整個大楚,唯一一個允許本地人在此當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