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下,除非巴格是軟包子,不然怎么都不可能和親兄長要好。
巴格五六歲的時候,扎青就過世了,父親更偏愛三哥和五哥,后面又有巴格,幾乎看不到他的存在。
他就是在這種備受忽視中長大,只比庶兄弟們好一點罷了,養成了他善于思考鉆空子的性格。
乞顏部是個大部落,只要是大部落,就不可能一言堂,他們的母親是先部落首領之女,可現在掌權的,是兩個親舅舅和一個堂舅舅。
因為血緣,也因為塔拜據長,兩個親舅舅理所當然支持塔拜。
為了獲得乞顏部的支持,巴格娶了堂舅的女兒,直接把乞顏部一分為二。
他無疑是聰明的,知道汗位之爭不止在自己和塔拜之間,也不是乞顏部的意見就能完全左右的,還有最大對手阿巴泰和德古泰這一系。
于是前期他處處避親哥巴格的鋒芒,讓其與阿巴泰對線,自己則拉攏其他庶兄弟們。
這些人雖然沒有話語權,但畢竟是哈丹巴的兒子,分了不少牛羊馬匹,且娶的也是各部落的貴女,拉攏了他們,就相當于拉攏了他們背后的勢力,還隱藏了自己的野心,可謂一舉兩得。
而作為現任大妃的琪琪格,除了美貌一無所有,就連她所在的部落,都是小部落,因此沒被三派的人放在眼里。
不過哈丹巴癡迷琪琪格的美貌,對她寵愛異常,不僅賞下大量牛羊馬匹,還有不少部從,是除了原本先汗王的嫡系外,他自己當汗王這么多年經營起來的。
琪琪格也生下一個兒子,今年只有四歲,和已經長成有了勢力的嫡兄們相比,還太小了,暫時不需要考慮。
因此奪位之爭就在阿巴泰,塔拜和巴格三人之間。
這次哈丹巴得知消息,瓦剌人十萬大軍全線潰敗,回來只剩下三萬人,且大楚和女真部落沒打算罷了,而是陳兵壩上,準備隨時進攻。
這可不正是吞并瓦剌的最好時機
另外,哈丹巴還有一個顧慮,如果大楚的軍隊真的打到了瓦剌王庭,那對他們韃靼是相當不利的。
之前瓦剌和韃靼實力相當,誰也奈何不了誰,一直僵持到現在。
要是大楚吞并了瓦剌,實力肯定大漲,女真部的戰斗力,他是有了解的,并不比他們差,都是從小學騎馬打獵,且女真還有大楚軍糧,拼起來他也擔心自己會輸。
那不如趁時機正好,他們先攻入瓦剌王庭,攫取更多資源,才更有對抗大楚和女真的實力。
他的想法很正確,關鍵遇到了拖后腿的。
三個兒子正面臨奪位的白熱化,誰也不愿意自己這邊受損失,以免便宜了對方,以至于在選人手出征的時候,遇到了一些小小,小小的問題。
三個兒子手下勢力,差不多各自能抽出兩萬人馬,但他們都有私心,想著留一些存著,以免打仗輸了,和瓦剌那樣損失慘重。他們只有兩萬,經不起這么損失,到時還怎么爭奪汗位
可他們也不想放棄這次壯大自己的好機會,只要打贏了瓦剌,就可以獲得無數戰馬和勇士,還有各種物資。
如果自己不參加,另外兩人贏了戰爭怎么辦
對方壯大了勢力,自己不就落后了嘛,真是左右為難。
于是商量來商量去,最后妥協出一個結果,三人各拿出一萬人參戰。
哈丹巴聽完很不愉,卻也拿這些已經長成的兒子無可奈何,本打算帶著自己所有直系去打贏這場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