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一萬人進入瓦剌王庭,西邊有瓦剌五萬大軍,南邊還有瓦剌主力,王庭至少也留下了一萬以上的軍隊。
戚十一這邊哪怕速度慢一點,都容易被包圍,最后全軍覆沒
另一邊,哈丹巴帶著大軍剛在原先瓦剌人扎營的地方安頓下來,收拾清點完戰利品,滿心的不高興,無論物資還是俘虜都很少,馬匹更是少得可憐。
收繳上來的數量,還比不上他給蘇合的賞賜。
但這畢竟是第一場大戰就贏了,必須得賞,還得大賞
蘇合欣然接受,并表示自己的人手損失慘重,需要休整,畢竟受傷的士兵實在太多了。
哈丹巴想也不想就答應了,他也不愿意讓蘇合這樣的戰將繼續累積戰功,這只會增強蘇德的實力。
反倒是蘇德有點不高興,覺得蘇合繼續參戰,才能為他們獲得更多的利益。
蘇合把哈丹巴的賞賜分了一半給他,并勸道,“我現在人手太少,上戰場也搶不到軍功,且這次瓦剌受了重創,一定會加倍討回來,接下來的仗沒那么好打了,您不如靜下心來,等著看其他人損兵折將。”
“真的”蘇德半信半疑,可拿到了那么多孝敬最終也沒說什么。
果然,蘇合預料的絲毫不差,沒多久就傳來戚十一再次突襲瓦剌,與瓦剌主力交戰于寶拉湖附近,離瓦剌王庭不過七千里的距離,相當近了。
哈巴丹一聽,立刻大驚,這么近的距離,如果讓戚十一攻破了瓦剌的防線,瓦剌王庭豈不是他們的囊中之物
當即召集所有將領,不休整了,直接往東進發。
然后他們就和瓦剌過來的五萬大軍狹路相逢了。
瓦剌這次的將軍巴音也是瓦剌大汗忠心耿耿的下屬,知道此次瓦剌危機,戚十一那邊虎視眈眈,大汗還等著他帶人過去支援呢,因而不敢耽擱,想立刻打敗韃靼,把他們趕回肯特山以北。
而哈丹巴也是如此想法,爭分奪秒和戚十一搶地盤,盡快攻下這五萬人,就可長驅直入直搗王庭。
雙方心思一致,在對峙一天后,立刻擺開陣勢,展開了交戰。
瓦剌五萬人,因守衛王庭的決心,氣勢很足,殺氣震天。
而韃靼有八萬人,除了蘇德和蘇合的人之外,其余人全部參戰。
八萬對五萬,雖算不是絕對實力碾壓,卻也是人數更多,幾乎一路壓著瓦剌人打。
巴音作為這次領軍的大將,實力絕對不俗,要不是瓦剌大汗相信他的能力,也不敢派他來對付韃靼十萬大軍。
巴音作戰勇猛,經驗豐富,是瓦剌第一勇士,即便處于下風,也不疾不徐,頗有大將之風。
他指揮若定,且身處戰場依然眼明心亮,對戰的過程中發現韃靼雖然人數眾多,可似乎并不和諧,幾個軍隊之間互相涇渭分明,好似并不愿意協作。
找準時機,帶人攻入兩支大軍中間的縫隙,作為薄弱點直接沖殺過去。
他的判斷沒有錯,兩邊都有士兵騎馬沖過來截殺,但互相無法配合,讓巴音找到了漏洞,左沖右擊,很快就把對方鑿穿。
但他不滿足,調轉馬頭,帶著人重新殺回來,從另外兩個軍隊的縫隙中殺了回來。
巴音的勇猛無數激勵了士氣,一時間瓦剌人的殺意越發兇猛,反對顯得人數更多的韃靼變成了弱勢。
但這只是暫時的,巴音知道這不是長久之際,因此在砍殺一陣過后,就鳴金收兵了,帶著士兵退走。
而哈丹巴站在高處,也意識到了自家軍隊錯誤,唯恐對方設下陷阱,也吩咐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