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吏之間都有這么多錯綜復雜的問題,且他們聯合起來,形成一張大網,期間貪墨了朝廷多少銀子,又從百姓手里撈了多少油水
反正他是官,不怕得罪小吏,干脆憑借這個名單,按圖索驥,把小吏間的貪贓枉法,欺壓百姓,破家斂財之輩,統統抓了起來。
這一弄,牽連甚廣,幾乎整個朝廷機構內的衙門,半數小吏都牽涉其中。
如此一來,鬧大了嗎
沒有
小吏在古代封建統治體系中,是特殊群體,他們明面上地位不高,像賤籍一樣世代相傳,沒有意外,子孫也永遠只能是小吏。
可偏偏他們是服務朝廷衙門的底層勞力,所謂宰相門前七品官,狐假虎威。
誰也不敢不把這狐貍放在眼里,有些偏遠一點的地方,縣衙的權力甚至被小吏們聯合架空,朝廷派來的縣令只是明面上的吉祥物罷了。
要是和他們對著干,狠一點的,直接給你一個不知不覺病逝都有可能。
他們就像盤踞在朝廷最底層的基石,連接上面的官員,和下面的普通百姓。
只要這基石夠厚,組成的網夠大,就可以欺上瞞下,從兩方中都獲利。
當然了,這只是理想狀態,小吏與小吏之間,那也是利益相關,互相是有力競爭者,內卷嚴重。
尤其是朝廷中央,派系林立,立場千變萬化。
但不管哪一條,他們都不被仕人階級放在眼里,尤其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員們。
因此劉耿忠做的這些,完全沒有損害官員們利益,且抄家獲得的銀錢,填充了國庫,讓他們的俸祿很快發了下來。
小吏犯錯,幾乎沒有回旋的余地,統統發落邊關,一輩子都回不來。
而剩下的小吏會因此仇恨劉耿忠和康馳嗎
并沒有,因為空出的位置,最先填補上的是他們的血親,不夠了才會從百姓中招募一批。
也就是說,原本一家子只有老爹在當小吏,現在位置多了,給上官送點錢,運作一翻,幾個兒子,乃至孫子都有機會上了。
原本一份工作,變成好幾份,反正他們已經在吏籍了,不可能脫離,那多幾份工作,豈不是日子越發好過了
不過康馳倒是憑此在小吏中徹底出名了,這是惹不起的存在。
人家實在有本事,幾個月的工夫,仍就摸清了他們幾輩子人專營的門道,甚至還輕輕巧巧干下去一半的人。
惹不起怎么辦自然是好好巴結了。
于是明里暗里,他們對康馳可恭敬了,不管讓干什么,或探聽什么消息,小吏們都盡心盡力,比對皇帝還恭敬。
劉耿忠憑借這次的功勞,順利被保舉,成為戶部侍郎。
而他也投桃報李,當即把康馳調到自己身邊,當成心腹培養。
就這樣,康馳一直在劉耿忠身邊當副手,之后劉耿忠調任吏部,他也是第一個被帶走的親信,上面有人提攜,下面有小吏們盡心盡力幫忙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