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子幫他煉制丹藥,讓他十幾年從未生過病,精力充沛,不然也不能和太上皇斗這么久。
可凌云子也幫太上皇啊,要不是他,說不定太上皇早就死了。
要是如此,他何以見到一個長得像大哥的人,就心神懼顫呢,還不是擔心太上皇面對失而復得的大哥失去理智,非要把他拉下馬,把皇位讓給一個野種
是的,皇帝已經認定了,林如海這所謂的嫡長子,一定是先義忠親王流落在外的野種,或許是外室所生,亦或許是東宮哪個不起眼的女人生的,沒有被先義忠親王承認,生下來后就送出去。
呵,林家倒是忠心,竟然還幫著他那死去的大哥養孩子。
皇帝磨了磨牙,看向太上皇的視線意味不明。
這個老家伙,是不是也知道呢不然為什么今天出現在這里
肯定是擔心他見到那人的孩子,然后做什么,干脆過了明路。
這么想著,皇帝心里越發厭惡賈家和林家,在他看來,林墨玉會出現在林家,一定是賈家這個太上皇心腹兼先太子門人送過去的,讓林家負責養。
好好好真是好算計
等他騰出手來,一定要狠狠教訓這兩家,讓他們知道,什么叫一朝皇帝一朝臣,敢背著他這個皇帝,做出如此違逆之舉,這兩個家族沒有再留下的必要
太上皇沒有看皇帝,眼神只盯著第一排第一位,眼底都是懷念與動容,“平身吧,朕只是來看看。”
頓了頓,他示意皇帝,“殿試快開始了吧,不要耽誤吉時。”
皇帝應了一聲,緩緩坐上主位,表情重新變回平靜,“開考”
殿試只需要考策論,題目用巨大卷軸書寫,陳列在大殿四處,無論哪個角落,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本次殿試的題目是水利,算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往年十次殿試,至少有兩三次會用到這個題目。
所以題目一出來,所有人心里都有數,這個題目他們至少寫了無數遍。
但問題是,除了他們,歷代考生也都有寫,即便不是在殿試,鄉試會試中也時常出現。
因此這個題目想要出彩,就非常難。
畢竟很多人都會在進學的時候,一遍遍寫這個題目,然后一遍遍打磨。
加上能考中會試,進入殿試的,都是全國最頂尖的人才,學問必定不缺,精心打磨過的文章,自然不會差了。
因而想要在這一群優秀學子中脫穎而出,除非觀點足夠新穎,是前人從來提出過的設想。
但科舉出現至今幾百年,這個問題被翻來覆去研究,什么觀點都該被人想到了。
因此在最近十幾年的科舉中,已經越來越少用到這種普遍性的考題。
從想法中卷不出來,考生們只能憑文章華麗程度,寫的那叫一個錦繡堆砌,辭藻華麗,但這是策問,又不是讓你寫駢文,大唱贊歌,華麗有什么用
因此像水利,農耕等方面的題目,已經越來越少出現了。
可學子們為了保險,這些題目進學的時候還是會一遍遍寫,這不就用上了。
那些有準備的學子,見到題目,面上頓時大喜,下筆如飛。
而一些原本沒怎么準備的,也不慌,心里打好草稿,也很快動手。
唯獨蘇葉,看著題目陷入沉思,不是想不出寫什么好,而是疑惑今年的題目為何如此特別
是的,特別,完全不符合皇帝的性子。
殿試的題目,都是皇帝臨時決定的,壓根不用和大臣商量,所以這個題目必定是他想出來的。
一個完全區分不出效果的題目,和他十幾年來出題的風格完全不同,以往都是怎么偏門加細節,轉變的太突然,怎么看怎么不對勁。
突然,蘇葉想到月前收到的一條消息,皇帝對東北糧倉非常感興趣,還曾詢問過朝臣,“為何那片黑土地肥沃,以前的人只知道漁獵,而不事生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