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詩,收詩,兩位帝王和大臣們點評,一系列流程走下來,又耗去半個時辰。
而瓊林宴也差不多要結束了,大家基本沒心思吃東西,都打算早點回去,和人八卦今天聽到的大新聞,以及思量這件事對自己會產生什么影響。
在眾人心不在焉的默契下,瓊林宴草草結束,兩位帝王本打算離開,就聽到一聲驚呼,“這到底誰寫的,好大的膽子”
“何事喧嘩”皇帝不悅皺眉,這一晚上發生的事,已經夠叫他鬧心了,臨結束了,竟然又鬧出事。
“啟稟陛下,是微臣突然發現,在詩稿最下面,還藏著一張詩稿,沒有署名,內容,內容”一位頭發發白的老臣,顫巍巍站出來。
“內容如何,你倒是說呀,”另一位性子比較急的大臣,一把搶過那詩稿,然后想也不想大聲念出來“大同有守將,守得是韃靼;一心想撈錢,竟敢走私鹽;不忠又不義,行為同禽獸;表面為守城,實際乃叛臣”
這是一首特別粗俗的打油詩,語言淺顯到不認字的人都能聽懂,意思非常明顯,大同守將叛國,在守城期間和韃靼勾結,走私販賣鹽巴。
這這這比義忠郡王不是皇家人,林狀元才是皇家人還刺激啊
大同守將是陸才成,而陸家是三皇子母妃淑妃的娘家,也就是說,陸家和韃靼勾結
這是想要叛國啊,還是想謀反啊
好像謀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自古沒有皇子叛國的,畢竟在自己國家享受公子王孫的待遇,叛國了能有什么好處,可和外邦勾結,借勢奪嫡,歷史上這種事還真不少見。
他們悄悄向三皇子看去,想要一探究竟。
徒晨的臉色漲得青紫,破口大罵,“胡說都是胡說陸將軍忠心為國,怎么可能做出這種事”
但這話誰信誰傻,在場的都是人精,聰明人就容易想多。
所謂無風不起浪,既然有人想到通過這種方式,來揭露陸才成的罪證,必定不能是惡作劇,很大可能是真的。
“去查”皇上怒聲吩咐,“查清楚這詩是誰作的,瓊林宴上搞事,置皇家威嚴于不顧,查出來先打二十大板”
這是真氣狠了,瓊林宴一再出事,且一件比一件嚴重,叫這位帝位耐心徹底告誡,打算先懲戒了搞事的人再說。
然而眾大臣核對完筆跡,發現與在場所有學子都不符合。
那有人是否會寫兩種字體這也不是沒可能,大家都是萬里挑一的人才,學會幾種字體這種事,總有人能辦到。
可既然這人打算搞事,還換了字體,就說明不是臨時起意,那之前肯定隱瞞下會其他字體的事。
那么從人員來查可當時大家都三三兩兩散開,遍布整個御花園,有人偷偷躲著寫下這首詩,無人發現也是正常的。
且收詩稿的時候,也沒有那么正式,都是大家寫完,隨意放到桌子上。
有人還幫人代交,拿了好幾份詩稿,因此即便有人在其中摻雜了這首詩,也很難被發現。
而唯一沒有嫌疑的是蘇葉,她一直坐在椅子上沒挪窩,寫了一首詩后,也是太監親自收上去的,確保沒有第二首。
眾人齊齊向她看去,該你上場的時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