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觸怒太上皇和廢帝,或者因為黨爭而貶官的,也重新得到機會。
可即便如此,人還是不夠用,怎么辦呢,緊急加開恩科。
有多緊,原本年后一三月會試,直接提前到今年秋末,不過兩個月后。
也就是說,有些比較遠的,連消息都沒通知到,恩科就結束了。
這當然是不公平的,因此這次恩科分兩次,今年秋末一次,明年春還有一次,每次錄取三百人,總共六百人。
另外就是,參加了今年秋天的,就不能參加明年春那一次,總要給偏遠地方的舉人留機會,不能你一人連續參加兩次。
可這就夠了嗎依然不夠
不僅是人員數量的問題,還有質量問題。
科舉選出來的新官可以在緊急培訓半年后,去各個地方任職,有老官員帶著,不會出現大問題。
可目前需要的崗位,有一些技術性比較強的,這些人壓根不會。
比如農技站,需要的人才必須是懂農業,懂農用機械,了解良種肥料,甚至氣候,土質,水利等內容的專業人才。
官員們安插一些人進去混個管理文書之類的工作沒問題,但不能全是這樣的,那就一點作用都沒有了。
因此農科人員必須要有,全大楚至少需要建上千個農機站,也就意味著至少需要幾千農業人才。
礦產業,船舶業,鋼鐵行業,乃至國企屬商業,哪個不是技術性強,沒接觸過的人聽都聽不懂,能用那些讀四書五經的人去干嗎
當然了,能過五關斬六將考上來,個頂個是聰明人,有些甚至能做到學什么都快,并且精通,但這樣的人未必肯去那些新部門,估計更想在朝堂揮斥方遒。
何況,這樣的人才,閣臣們商定的負責人本身就是,有他們統領,剩下就是懂專業的人按照要求去實施,太聰明的,也沒有他們發揮的空間。
現實問題擺在這,缺人,大量缺人
怎么辦呢,還是一樣的方法,考試。
蘇葉一連下了好幾道圣旨,秋收恩科過后,舉辦女官考試,商貿考試,鋼鐵船舶等相關專業技術知識考試,考中就錄取為官
嘩全朝震驚
尤其是讀書人,他們不滿皇帝下的旨意,憑什么女人能當官憑什么那些人會那些所謂的技術,就可以直接不用考科舉就當官
不公平太不公平了群情激奮,一時間整個京城鬧得沸反盈天,許多學子紛紛走上街頭,聚眾到貢院門口,各衙門門口,以及皇宮門口,要求給個說法。
另外,他們還對百官不滿,覺得他們尸位素餐,竟然沒勸阻皇帝,甚至鬧到圍了這些官員府邸。
百官
我招誰惹誰了是我們不想阻攔嗎是皇帝壓根不給機會。
皇帝給他們分配了大量任務,每個人都忙得團團轉,還要求了完成時間。
只要錯過時間,沒按時完成,評級就降一等,降到及格以下,直接扔去那些新部門。
除了少數幾個對這些奇淫巧技感興趣的官員,沒人愿意被貶,這樣的地方,進入就會被同僚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