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屬于名人效應了,當你成為名人,說的任何話都要謹慎,因為容易被更多人知道,也會被人解讀,最后意思大相徑庭。
大儒們不可能不知道這個問題,所以必須得謹慎
他們相當于被安孟文架在高臺上了,輕易下不來。
即便有一些氣不過,非要和他計較,那也沒關系,寫文章來罵就是了。
身為全能偶像,最不怕的就是罵戰了,反而罵得越激烈越好,造成的影響越大,最后也不過是把儒家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全部宣揚出來。
而安孟文損失了什么呢
什么都沒有,幾個馬甲而已,被罵和他安孟文有什么關系他還是那個全京城揚名,最受歡迎的風流才子。
是的,安孟文通過報紙和整合戲劇等手段,已經讓自己成為全大楚耳熟能詳的風流人物。
這個風流不是說在女色上葷素不忌,而是引領風尚,帶給百姓娛樂享受。
現在誰還不知道,安公子是個全才
詩詞歌賦,寫劇本排戲,無所不能,還創造了新的表演方式,總之,如果演藝界有排名,他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
現在安孟文走到哪里,都有一大群追隨者,只為了近距離仰慕他的才華,欣賞他的容貌,記錄他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當作靈感來源。
換句話說,他既是創作人,也是那群人追求藝術的靈感繆斯。
全大楚頂流,他達到了
文采風流安孟文,名氣已經大到,所有人都知道報紙就是他創立的,卻沒有一個人找他麻煩。
因為在他的迷弟迷妹當中,有販夫走卒,也有當朝權貴,有路邊的乞丐,更有當今皇帝。
是的,蘇葉在好幾個場合公開贊成揚了報紙的發明,還微服私訪去看過他編排的戲劇和其他表演。
至于這微服有多隱秘,就她當初打馬游街過的容貌,明眼人一看便知。
如此還有人不知道皇帝贊成安孟文行事嗎
如此情況下,只要安孟文的馬甲不暴露,就一直安安穩穩的。
有時候名氣也是保護色,因為很有可能他的一句話,就能讓你遺臭萬年。
所以那些被戳到肺管子的人,注定子彈打偏,找不到真正的靶子。
如此越鬧越符合安孟文期待,甚至巴不得鬧起來,不然為什么發表對立言論,在報紙上自己和自己吵,引起注意罷了。
想來,那些學子會輕易被報社社長說服,也有安孟文提前在他們中安插棋子,引導出來的原因在。
從內部分裂最為致命,也更容易引偏,畢竟大家是一邊的,本就沒有戒備心,聽著有理就不會多想。
加上從眾是本能,尤其情緒上頭的時候,說話最有力的那個人,就是他們的風向標。
蘇葉吩咐,“把鬧的最兇的,名單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