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銀行的困局,是許多人還不敢相信銀行的信用,也不會無緣無故去借錢。
百姓和商人的生意暫時做起來了,但那些真正有錢人,寧愿把金銀藏在庫房,也不愿意存到銀行。
金融業有個說法,銀行就是把錢借給有錢人,再從窮人手里討回。
這話不中聽,卻是大實話,你越不缺錢,能借到的錢越多,越是有錢人,欠債越嚇人。
整個華夏社會,非常介意欠款,勤勞樸素的思想,讓他們寧愿一分錢掰成兩半花,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找人借錢。
有錢人更是如此,自己庫房都堆滿了,那何必去找銀行借錢,還要償還利息
傻子都不愿意這么干
因此目前為止,銀行的客戶只有小商人和百姓,王公大臣和大商人是沒有的。
蘇葉一直等一個機會,打破這種局面,而追繳國庫欠款,就是一個絕佳機會。
她之前翻看過那些欠款,多的是人欠幾十萬兩的。
蘇葉相信,憑他們的家底一定能還上,但有沒有現銀就不一定了。
畢竟現在海貿盛行,聽到的大部分都是好消息,誰誰誰投資一次海貿,幾倍十幾倍的賺。
如此巨大利益的誘惑下,京城大部分王公大臣都把現錢投進去了,甚至還有人變賣家產,就為了能參與其中,撈取更多利益。
要是有人庫房中放著幾十萬兩,而牢牢守住本心,不去參與投資,那想來這種人也不會朝國庫借錢,畢竟心態這么穩,腦子一定夠清醒,能看到朝國庫借錢下的危機。
也就是說,京城大多數人家,掏不出要償還的數目,為了還錢,不得不變賣產業。
這時候賣,價格肯定大打折扣,原本價值一萬兩的店鋪,在各家都在拋售的情況下,只能賣出五千兩,甚至更低。
如此,銀行的機會就來了,讓他們用這些產業抵押貸款,只要按時償還利息,就不用擔心什么。
等到海貿投資那邊的利潤到手,再把產業收回來,可比此時變賣要省錢的多。
且在抵押過程中,那些產業還是他們自己的,收益也在他們手里,只是地契田契放在銀行保管罷了。
而他們要付出的,不過是一些利息,比產業低價賣掉劃算的多。
如此,他們還能忍住不心動嗎
銀行業務就此打開,他們吃到了甜頭,以后但凡遇上好的投資,就不會再想著賣產業籌錢,而是去銀行貸款,銀行業務算是徹底打開。
而這正是蘇葉的一箭雕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