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而言,雖然法國政權不穩定,但發展依然在歐洲各國中遙遙領先,英國的好日子還在后面,現在尚且沒資格號稱日不落帝國,至少還需要幾十年的努力和發展。
因此這個消息傳到法國來,可不就被認為板上釘釘嘛。
所有人都認為,經此一遭,法國國債一定會大漲,甚至還有人跨國去英國購買英債。
就連凱麗夫人都讓蘇葉好好保管變賣凱斯奈爾將軍私產獲得的債券,然而當天下午,蘇葉直接變裝把債券全部兌換成金路易,然后轉入納爾戈兄弟銀行,并要求以存款的形式。
現在存錢還沒那么多限制,加上她又是大額存單,因此完全可以商談。
蘇葉直接要求,存單上填寫的是三十一萬兩千金路易,到時取現時,也必須以金路易的方式兌現。
這可是金幣,即便法國財務一團糟,法郎價值一降再降,沖著金子的價值,別的國家也會收,大不了融了重新打造本國貨幣好了,又不會虧損。
蘇葉推測的不錯,這次商談不可能這么順利,果然,臨到出發,英國那邊又出了幺蛾子。
原本商談的人選定位財務次官和一位外交人員,其余是隨行人員。
可臨到出發時,財務大臣因和首相不和,雙方鬧出矛盾,攝政王偏向自己選出來的首相,打壓財務大臣。
一氣之下,財務大臣辭職不干,原本首相就是托利黨,現在輝格黨派的財務大臣又出問題,他們自然不能放任損失進一步擴大,于是想辦法讓托利黨的財務次官也下臺了。
現在英國一下少了兩位重要的財務部大臣,其他人紛紛眼紅,想把這個重要位置搶過去。
方法有兩種,一是找靠山,要么在自己的黨派中獲得話語權,讓其他人推自己上去。
這是毋庸置疑的,輝格黨和托利黨這時都積極起來,那是分秒必爭,寸步不讓。
可這件事的最終決定權,在攝政王手里,也就是說,兩黨比較著推出攝政王都滿意的人選,然后各憑本事。
與此同時,其他比如改革黨,保守黨,自由黨等也想摻和一腳,大好的機會,怎么能不爭一把呢。
于是整個倫敦的焦點,都在這件事上,沒人把關稅商談放在心上。
反正本也不是重要的戰略目標,等我們自己吵完了再說,商談急什么,有的是時間。
可涉及黨爭,哪里是那么容易出結果的,加上攝政王本身就不是個勤政的人,他只聽從自己親信說的話,比如現任首相,托利黨的利物浦伯爵。
但這不代表他就傾向于托利黨了,不過是利物浦伯爵是托利黨人罷了。
此次幾黨選出來的人,都不是他討厭的,那就各憑本事,誰能討得他歡心再說。
這件事就這樣僵持住了,幾黨人使盡渾身解數,整個倫敦熱鬧極了,還沒到社交季,就已經有了熱火朝天的架勢。
而在此期間,那些勢力比較小的黨派,想要另辟蹊徑,這就是第二種方法了,立功
只要功勞到位,再想辦法討好一下攝政王閣下,想來機會也是好的。
恰好,眼前就有一個機會,那就是和法國的關稅商談,如果能給英國爭取來更大的利益,豈不是大功一件。
于是他們暗搓搓,想要派自己人前去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