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一味學著那些貴族女性的穿著,以至于犯了一些在知情人看來,啼笑皆非的錯誤。
就比如她身上那條華麗的腰帶,帶著這個時期特有的華麗風格,設計師把古希臘和古羅馬的藝術手法融入其中,增加浮雕設計,融入植物和花卉,以體現這個時代女性的優雅和華貴。
而她的耳環是典型的巴洛克和洛可可藝術相結合的產物,兩者是相互排斥的,并不兼容。
新古典主義的出現,就是為了反對巴洛克和洛可可風。
最重要的是,融入橡樹果實和橡樹葉片的設計,是莫克利家族的族徽。
很明顯,這是莫克利家族為自家女性設計的一款,具有強調家族特性的標志性首飾。
只不過隨著時代變遷,莫克利家族早已消失在歷史長河中,除了研究徽章學的專家,現在很少人知道,曾經有過這樣的家族徽章出現。
克里夫太太顯然不是這個家族的后人,且她也不知道這耳環所蘊含的意義,只把它當成價值不菲的古董佩戴在身上,以彰顯財富實力。
一個人的手,往往能代表了她過往的經歷和所在的階級。
克里夫太太的手指骨節粗大,代表她小時候從事過重體力活,可在生命的某個階段,或許是十一二歲的少女時期,她家里交了好運,賺到一大筆錢。
從此命運開始改寫,中指和食指處留有不明顯的握羽毛筆的痕跡,加上她行走時的儀態,和說話吃飯展現出來略微不自然的禮儀。
表明家里有錢后,她立刻被送到一家不是那么正規的女校,由一批嚴厲,但并不是那么盡善盡美的女老師教導過一些上流社會必須遵守的禮儀。
但光表面禮儀是不夠的,上流社會的運行規則,還有那些約定俗成的潛臺詞,以及一句句看似普通,實則隱含暗語的話帶來的心照不宣,懂了這些,才代表了這人被階層接納。
顯然,一夜暴富的幸運兒觸及不到頂級女校的門檻,所以她只學到了表面。
成年后,不突出的容貌,看似得體實則隱含得意的心性,讓她無法憑借豐厚的嫁妝,擠進真正的貴族圈子。
加上女童生活艱苦時期和少女被嚴厲管束時期的經歷,讓她生出了叛逆之心,以至于成年后,遲遲找不到心儀的對象,沖動之下,選擇了看似優秀,實則和她一樣,意外擠入上流圈子,自傲又自卑的克里夫先生。
而克里夫先生是個十足的幸運兒,小時家境不顯,卻因長相可愛,獲得父母雇主的青睞,被允許作為陪讀,跟著主家少爺一起學習,又因為表現優秀,被資助上了大學。
借此,他進入原不該屬于他的世界,或許之前不顯,可進去后,天差地別的家世,讓他在學校成了隱形人一般的存在。
原本在家里被襯托成差生,一進入校園,就成為眾人的焦點,只因他家世不凡。
而原本優秀的他,卻是無人理會的透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