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他在,基督山伯爵不好忽悠。
心里盤算著各種念頭,市長先生嘴里卻贊嘆道,“有您在,伯爵的財產安全無虞,要不是我沒有那么大一份產業,都想把您挖過來為我效力了。”
“很高興得到您的認可,我暫時沒有換老板的打算,”蘇葉聳聳肩,“這世界上再不會有任何一個老板像基督山伯爵那樣,對我大方又信任。”
“哦這又是怎么說的”市長狀似好奇,其實心思早就飄了。
然而蘇葉下一句話,立刻把他的思緒拉回來,“法蘭克福兩位百萬富豪破產的事,您知道了嗎”
“略有耳聞,弗爾曼和普蘭克,真是太可惜了,他們開辦的銀行給出的存款條件相當豐厚,我原打算在里面存上一筆,”市長遺憾道。
弗爾曼和普蘭克銀行是整個德國給存款者條件最優厚的銀行,整整12的利息,震驚整個歐洲。
無數富豪沖著這一點,在這家銀行存入一大筆錢。
起先這家銀行貸款的商人都是承包德國政府業務的,也可以說,他們就是德國政府私下的投資代理人。
由政府給某些商人批準業務,商人去銀行高額貸款,業務完成后,商人還上貸款,自己也小賺一筆。
而銀行則大量購入政府國債,以更高的價格賣給民眾。
民眾花更多的錢買國債,把另外一部分錢存入銀行,用利息補上差額,形成完美閉環。
因著這一套流程,讓法國財政短時間內發行不少國債,用以支持國家發展,倒也顯得欣欣向榮。
可問題是,如此高的利息也代表了高風險,哪一環出現問題,都會導致系統大崩盤。
此次銀行倒閉正是一樁項目沒完成,引起的連鎖反應。
事情來的猝不及防,在這之前,眾人一點消息沒得到,等知道時,銀行已經倒閉,差點連累德國政府信譽崩塌,國債成為廢紙。
后面是六家銀行站出來,共同挽救了這次危機。
其中就有蘇葉控股的兩家銀行,另外蘇葉還通過銀行,私人掌握了德國政府不少國債。
1815年維也納會議上,德意志聯邦成立,奧地利國王擔任聯邦主席,普魯士國王擔任聯邦副主席。
這雖然是一個松散的組織,可在未來二十年,德國這片土地上,將進入平穩的發展期。
即便之后革命爆發,也不過是短暫的陣痛,德國的發展依舊呈上升趨勢。
只要操作得當,蘇葉就能從中大撈一筆。
哦,當然,這些是不能告訴卡洛斯市長的,她說的是,“我提前覺察事態變化,沒來得及告之伯爵,就把他存在弗爾曼和普蘭克銀行的一百萬法郎取了出來,為此犧牲了一大筆利息。事后伯爵并未責怪我,而是相信了我的判斷”
卡洛斯市長倒抽一口冷氣,“一百萬,他就任由你裁決”
“是的,事實證明,我是對的,不是嗎不少人面臨巨額損失,”蘇葉聳聳肩。
“那確實,”市長喃喃,這得是多信任,才能任由代理人輕易決定一百萬法郎的去留問題啊
突然,他眼光大亮,如果說服眼前人合作,是不是更能達成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