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牽扯到一場政治斗爭,當初路易十四登基時還不滿四歲,只能由親生母親安妮王太后攝政,但其實掌權的是紅衣主教馬扎然。
此人不僅掌握宰相之權,更是小國王的教父,太后的情人。
在他的掌權期間,為了應付戰爭,把稅收打包賣給了商人,導致商人毫無節制的征收重稅,引起貴族不滿,以至于法國掀起一場又一場武裝起義。
年幼的國王不得已跟著教父過著顛沛流離,隨時都會沒命的生活。
在他二十四歲那年,馬扎然死了,對外公布是病逝,但其實,有消息稱是被投毒。
而做這件事的人,是他家一名男仆,被抓后,此人透露,他只是遵循命令行事,王太后要求他這么做的。
眾人紛紛猜測,是不是王太后為了兒子能親政,所以才對情人痛下殺手。
他們要求懲罰王太后,但馬扎然的死符合一部分貴族利益,尤其她還是國王母親,不該因為這件事就受到重罰。
雙方吵得不可開交,最后在國王的調停下,出臺了一條不倫不類的法律。
也就是的話,行兇的人必須承擔一半責任,如此,死刑就可以變成死緩。
行兇的仆人在監牢里死緩,王太后自然被關在王宮,事情就這樣不了了之。
作為法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王,路易十四對法國產生了深遠影響,即便這條律法顯得很荒唐,卻也沒人想過廢除,以至于法國的殺手行業一度成為熱門職業。
許多人都想過的方式,干掉自己的對手。
后來為了遏止這種現象,又規定殺手如果行兇超過兩人,那么罪名疊加,立即執行死刑。
而買兇的人也是如此,俗稱的你只有一次犯罪機會,否則上帝都不會原諒你,就是這么來的。
想要掀翻這條律法,不是那么容易的,這正好是個契機。
克里夫夫婦面色青了又白,顯然快要嚇死了,嘴里喃喃,“不,你做不到,它沒有那么簡單。”
“可即便如此,難道你們忘了嗎老莫雷爾夫人也中毒了,這是兩條人命,疊加的話,也夠你們實施絞刑了。”蘇葉提醒。
兩人這才陡然反應過來,對啊,他們只要求殺了老莫雷爾先生,并沒有要殺老莫雷爾夫人啊。
“那純屬是意外,不是我們要求做的”他們連忙解釋。
“可事實上,被謀殺波及和主動謀殺是一樣,而且我認為,殺手在行兇的時候,已經考慮了這個可能,他在拖你們下水。”
“這不可能,我們又不認識,”克里夫夫婦連連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