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制造的事件并不少,至今已經發生多起。
當年波拿巴為了征服全歐洲,制作了多國,假盧布、假英鎊、假普魯士幣和假奧地利幣。
導致歐洲國家經濟系統一度陷入危險當中,然而凡事有利有弊。
他能用這種方法去算計禍害他國,別人也能有樣學樣,在流亡英國和瑞士的法國保皇黨的反撲下,數以百萬計的假法郎流進法國,一度造成法國經濟體系混亂。
后來花了數年時間,才解決這一事件帶來的巨大影響力。
以至于大家現在對紙鈔使用格外慎重,更多的人依舊只愿用金銀銅幣來結算。
但這不代表金銀銅幣就安全了,其實仿造它的難度更小,只要擁有合適的金銀銅礦,以及掌握造幣技術。
蘇葉甚至還看到過一個案例,歐洲某島一整個島上使用的貨幣都是假的,是管理當地的貴族為了撈錢,把島上真金幣上繳,重新鑄造后,減少30含金屬量,再等價值發下去。
這種事他一做就是三十年,從中累積了一整個倉庫的金子。
事發后,他家發生一場大火,屋內所有人都燒死了,那些金子卻不翼而飛,只剩下殘垣斷壁。
而被他坑害的普通平民,以及那些地位不如他的地主和商人,看著手里全部都是,欲哭無淚。
最后這件事的解決,以政府承認那些也是真幣,可以在市面上流通為結局。
但也摧毀了,制造的模板和機器,讓那種不能再造。
后來,當本國的金銀銅產量不夠時,當地政府吸取經驗,也在真幣上減少用量,金銀銅幣中的三種金屬含量逐漸減少。
哦,對了,那個被造出來的,也成了較稀少的一種貨幣,目前市面上很難看到,基本成了收藏家的珍藏,價值水漲船高。
一枚保存完好,品相優秀的銅幣,能賣出兩三千法郎的高價。
言歸正傳,從古至今,制造都只有兩個目的,一是通過購買更多物資,二是大量面世,沖擊市場,造成通貨膨脹,國家經濟體系崩潰。
這個制造的人,目的肯定是第二個。
可蘇葉也沒想到,他會這么實誠,造得幾乎和市面上流通的金幣一模一樣,無論是含金量,還是外觀形狀。
只能說,是真不缺金子啊
拿著真假幾枚金幣,找了許多專家來辨認,除了一人能找出其中蘊含的,其他人都無能為力。
他們都這樣了,普通人更無可奈何。
所以這些一旦面世,確實無法分清楚真假,屆時,政府也只能選擇默認。
只不過,“你說誰會做這種事”蘇葉思索,這么做對他有什么好處
這么大手筆,不說別的,光一座金礦,光明正大賣金子他不香嗎何必這么偷偷摸摸。
所以蘇葉不難懷疑,是別國針對法國的計劃。
可真要破壞法國經濟,制造才是最快最有效的方式。
就像當初波拿巴對歐洲各國做的事,大量制造,投入市場,既可買走物資,又能造成通貨膨脹,何必用真金幣。
相比,金幣的效果沒有那么明顯,且速度很慢,至少比刷刷印鈔慢多了。
兩人對視一眼,同時想到一個可能除非這人并不想法國出事,只是想現在的政府倒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