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他們全部翻完,蘇葉和唐泰斯下船,來到礁山腳下,拿出實現準備好的弓箭,去掉鐵質箭頭,只剩下箭矢,對著最上面一批貝殼射擊。
頓時,如雪崩般的場景出現,一整片星光砸下來,幾乎要淹沒一切。
蘇葉拉著唐泰斯,以最快的速度奔向大海,遠離這鋪天蓋地的貝殼。
十幾分鐘后,貝殼往下滑的趨勢減緩,漸漸停下,露出山頂一小片地方。
再接再厲,蘇葉之后連續往上面的貝殼射出十幾只箭,把這些辛辛苦苦爬上去的貝殼,全部薅了下來,露出原本的樣子。
那就是一座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礁石山,唯一特別的是,這礁石山尤其平整,呈現向上的弧度,仿佛人工打磨的坡度。
但這是自然形成的,或者說一批又一批貝殼爬上去,死在上面,堆疊起來,所以形成這種狀態。
蘇葉又往上射了幾箭,這次一點用都沒有,那礁石很堅硬,也很穩固。
她之所以晚上這么做,是擔心滑坡的過程中,有貝殼露出琉璃的一面,從而死亡。
那可都是錢,她舍不得這么糟踐。
她的考慮并不多余,這么多貝殼往下滾,起碼有一半會死亡,那可是一大筆星幣
又是一天清晨,在蘇葉的騷操作下,這次他們爬上山頂就容易多了。
這座礁石山再滑,對他們都不是問題,只要不莫名其妙出現大洞就行。
花了兩個小時,他們爬到山頂,發現這里有一個相當標準的圓形祭臺,最中間是太陽,周圍伴隨月亮,和各種星辰。
圓臺被打磨的很光滑,因此標注各星星的凹槽,即便在風沙的侵蝕下,也依然留有痕跡。
可除此之外,什么都沒有。
是的,那些代表日月星辰的物品全都沒有,就像撕拉哈族人要再次遷徙,所以把它們全都帶走了。
整個山頂,就只有這些,走到另外一邊查看,發現下面是直挺挺的,沒有下去的路。
另外三座祭壇聳立在海平面,并不與這座礁島接壤。
唐泰斯微微皺眉,“難道他們建在海里”
蘇葉微微搖頭,“應該是海平面上升,估計在千年前,那三座祭臺所在的位置,屬于這礁島一部分,下半部分鏈接處,被海水淹了。”
唐泰斯點點頭,用望遠鏡仔細觀察,發現水下應該也是星空貝。
“現在要怎么做”山頂什么都沒有,他們只能原路返回。
蘇葉若有所思,“你說,色諾芬看到這個了嗎”
唐泰斯仔細回憶畫上的各種細節,肯定的道,“一定上來過。”
是的,畫上雖然看不出來,但那些貝殼上的星空圖其實是很規整,并不是胡亂創作,看似漫不經心的幾點,卻可以組成分毫無差的星空圖。
從史料上看,色諾芬并沒有多少天文學知識,即便認識了解一些,在畫畫上這么嚴謹,嚴格按照比例來,也是難以辦到的。
所以蘇葉猜測,他應該是借用了這祭臺上的星辰位置,來創作的。
把所有貝殼上的星空圖都掏出來,蘇葉首先拿出秋天的,一張像仙后座的星圖,在貝殼五芒星上畫出來,分別連接五個星星,再按名稱把圓臺上的星星連接起來,得到全新的圖。
十三幅星空圖繪制的是不同的星空,上面的星星有多次出現的,也有僅僅出現一次的,還有隱在線條上,沒有點出來的,需要你自己了解星座后補齊。
但這并不是難事,蘇葉很快在圓臺上,把十三副星空圖都繪制上去,得到一副較為簡略的地圖。
蘇葉打量這地圖,有點眼熟,似乎在哪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