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每副海島圖都拿出來,仔細研究,并在兩個祭臺反復察看,最后還下水爬了剩下三個祭臺。
在唐泰斯的幫助下,蘇葉大致弄清楚,最中間門的那個圓臺,其實是一種啟動裝置,上面的凹糟放上合適的物品后,就能啟動淹沒在海水里的飛行器。
那里很可能不是她之前猜測的祭臺,而是能量吸收器。
剩下五個祭臺也是如此功能,把吸收到的星辰之力輸送給飛碟,以保障運行,或者蓄能離開這里。
如此最合適的物品,就是那些星空貝了,怪不得它們成年后,會往上爬,這本不符合正常貝類的習性,應該是設定好的。
撕拉哈族一定有特殊的豢養和使用手段,蘇葉詢問系統,發現它也無法掃描出來,就只能用最笨的方法。
先把圓臺清理一遍,把日積月累的污垢都清除,露出下面用白骨打造的裝置。
真的是白骨,在夜晚能隱約看見的星星點點遁入其中,讓白骨泛著圣潔的光。
看來撕拉哈族人本身也會吸收星辰之力,且是通過骨頭吸收的。
所以在他們死后,骨頭保留下來,繼續為母艦續航。
有了猜測,蘇葉命人把大量的星空貝運上去,統統倒入白骨建筑中,填滿所有縫隙。
剩下五個祭臺也照此辦理,剛開始沒有反應,直到五天后圓臺發出一道銀光,沖天而起,照亮整個蒼穹。
可沒多久,那光就消散了。
蘇葉等人爬上去,發現恢復原樣,和第一天沒什么區別,就連變得更加瑩潤透亮的白骨似乎也失去了光澤。
看來這做法是有用的,只不過這種粗暴的蓄能方式,不等傳輸給飛碟,就消散的一多半。
需要有東西把吸收的星辰之力收集并儲存起來,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啟動。
能儲存,還要防止能量消散,蘇葉想到了星空貝的貝殼。
怪不得那些祭臺外圍會用礁石包住,原本不是防風化侵蝕,而是隔絕星辰之力外泄。
那么在圓臺和祭臺的頂部,他們應該還有一個裝置,是既能吸收能量,又能隔絕能量外泄的。
想了想,蘇葉從空間門中翻找出零度一種特殊的合金材質,與那些星空貝的貝殼相結合,制作一種全新的材料。
這種合金的好處是能傳輸能量,各種能量都行。
把它覆蓋在圓臺和祭臺的頂部,吸收的星辰之力,會被第一時間門輸入到特定區域,而那里會用上星空貝把能量牢牢鎖住不外溢。
至于鎖住的能量要怎么傳輸給祭臺,圓臺上那日月星辰的標志,一定是傳輸點。
把星空貝放置其中,就能確保儲存的能量向下疏導,而不是外溢。
為了隱藏,蘇葉把這種材料做出透明效果,趁著晚上眾人睡著,悄悄安裝在圓臺和祭臺上。
之后又帶著他們把星空貝粘起來,放入凹槽中,假裝這樣做應該有用。
又過了幾天,再次出現銀光,并久久不散,他們迅速爬上去,發現圓臺光芒大作,同時五個祭臺也亮起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