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他們怎么能不收回利息呢
之后的幾十年,列支敦士登一直作為中立國,沒有被接連兩次世界大戰波及,往后更是成了避稅天堂,經濟越來越好。
那她在這里置辦下一份屬于伊戈爾家族的產業,未來傳給子孫,也是一項不錯的前期投資。
目前的列支敦士登最好的產業都掌握在王室手里,剩下的也都歸了貴族們。
蘇葉這個俄國人不好虎口奪食,那從王室手里買總可以吧
其他人上位,自然不會和她合作,那就把喬治大公推上去。
他們這么盡心盡力幫忙,他好意思不表示一二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洗清喬治大公嫌疑,這不是大問題,總有操作的空間。
其次是鏟除他的競爭對手,比如尼克勞斯侯爵。
最后還要逼得列支敦士登議會修改律法,允許平民成為王后,讓喬治得償所愿。
而基拉的性格想要坐穩王后之位,就不得不依靠蘇葉,如此雙方的關系更加密切。
原本還喬治大公清白擺在第一位,人還在牢里,說什么都白費。
可尼克勞斯侯爵主動撞上來,調換一下順利也未嘗不可。
蘇葉拿出幾份報紙,指著上面某幾頁報道,“尼克勞斯侯爵似乎對奧利地很不滿,曾不止一次公開抨擊過奧地利對列支敦士登的禁武裝措施不合理。”
這件事由來已久,算是無頭公案。
原本列支敦士登重新立國后,想要建立自己的武裝部隊,可他們屬于歐洲內陸公國,資源非常匱乏,尤其是煤鐵等資源。
想要發展,這些是少不了的,只能從瑞士或奧利地進口,其他國家行不通,因為兩國都不會允許大批戰略物資運進來。
萬一列支敦士登發展起來,侵略自己國家怎么辦
因此他們想買,只能通過這兩國,可瑞士自己的資源也不算多豐富,大多仰賴進口,再倒賣給列支敦士登,價格自然要往上翻一翻。
而奧利地本土資源比較豐富,可以平價勻一些給列支敦士登,但兩國都不可能給太多。
如此列支敦士登的武器發展就受到限制,現在社會,沒有武器要軍隊有什么樣,拿命去填嗎
之后又發生俄國入侵,以及與其他國家的戰爭,列支敦士登無法保護自己,只能尋求奧利地和瑞士的幫助。
瑞士本身自己都不參戰,哪里會為了他們對抗俄國,于是能尋求庇護的,只剩下奧利地了。
可幫助也不是無條件的,他們簽訂了一系列條約,除了經濟方面,還是軍事政治方面。
軍事上,奧地利對列支敦士登的軍隊數量做了限制,并簽訂了保護條例。
可實際上,奧地利雖然駐軍了,很多時候卻出工不出力,且每年索要一大筆軍費。
這讓許多人憤憤不平,尼克勞斯侯爵年輕時也曾是個熱血青年,發表過一些過激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