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為了讓百姓放松壓力,他甚至從龍椅上下來,走到了大家的面前。然后朱元璋做了一個讓所有人目瞪口呆的動作,他一屁股坐下來,然后又招呼太監,給每一個老農一碗蓮子羹,讓大家伙邊喝邊說。
柳淳才旁邊狂咽口水,敢情他聲色俱厲,竟然還不如一個老農重要,真是太傷自尊了。
朱元璋笑道:“荀順慶是太學生,算是朕的門生,這個學生怎么樣,有沒有給師父丟臉啊?”
柳淳簡直氣瘋了……聽聽,這是人話嗎?
朱重八!那是我的學生!不是你的!!
柳淳除了在心里怒吼之外,沒有半點的主意,只能聽著吧……提到了荀順慶,老農打開了話匣子。
這個官好啊!
他們鄉下最大的問題,就是水源,而且水稻在灌漿期,需要大量的灌溉,各個村子常常為了爭奪水源,打得不可開交,甚至有人受傷,喪命!
荀順慶到了地方之后,就遇到了嚴重的沖突,兩邊聚集了上千人,擺開了架勢,就要大戰一場。
他跟兩邊的人溝通,然后找出有關田畝的清冊,根據田地多少,確定了分配水源的方案,又親自在水渠盯著,一連半個月,總算消弭了沖突,兩邊暫時安定下來。
借著這段時間,荀順慶就跟百姓們溝通,每年打架可不是辦法,能不能大家伙一起出力,再修一條水渠,或者把現在的水渠拓寬……
老百姓起初是抗拒的,他們又要種田,又要去衙門服役,哪有時間修建水渠,而且修水渠是要花錢的,難不成又要加征稅賦?
荀順慶親眼見過柳淳如何調節百姓的沖突,只可惜他沒有師父的本事,不能點石成金……可荀順慶也有笨辦法,他把縣里的士紳富商,都了縣衙門,擺下酒席,然后派衙役把門給封上了。
想出來可以,每人捐一點錢,沒錢的出糧食,木材,石料,反正來者不拒。
他還去翻了縣庫,湊了二百石糧食。
就靠著威逼利誘,坑蒙拐騙,總算開工修建水渠。
在修水渠的時候,荀順慶就跟百姓們講,朝廷打算推行士紳一體納糧服役,而且把丁銀攤入田畝。這樣呢,沒田的百姓就不用負擔丁稅。若是士紳不愿意服役,就要出錢,雇人代替服役。
換句話說,朝廷的新政,就是讓大家伙少負擔一些,士紳多負擔一些……能多出來一些時間,修建水渠,讓大家伙再也不用為了爭水打架喪命了。
“陛下,這個新法真好哩!俺們都聽懂了,別的俺們不清楚,可十里八鄉,誰有多少田地,俺們都知道,頭些年丈量魚鱗冊,好些都是錯的,有人的弓步長,有人的弓步短,到最后,還是老百姓吃虧……”
可真別小看這些老農,他們在田間地頭一輩子,什么花招看不明白,只是以前沒人給他們做主,敢怒不敢言。
荀順慶到了地方,經常拿出大誥,給老百姓講解。
也正是因為如此,百姓才知道了登聞鼓,才知道有事情可以找陛下鳴冤……或許荀順慶都想不到,他教給百姓的事情,竟然先救了他自己。
“陛下,荀大人真的是好官,俺們求陛下了!”
帶頭的老農,把肚子里的話都說完了,就趴在地上,不停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