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發之后,別扭的情緒還在,但總體來說,還算可控,至少沒人上書辭職。轉了一圈下來,柳淳回到了文淵閣,在旁邊就是內閣。
六位大學士,為了剃發易俗賦的事情,還在絞盡腦汁。
畢竟他們還不是解縉和吳中,寫這種東西,實在是太困難了。
“太傅,我的家人剛剛告訴我,市面上有人說大明朝堂,皆是禿頭柄國,儼然廟堂。還有人說西漢設九寺,今日方有僧,你聽聽,這話說得多難聽!”
胡廣唉聲嘆氣,其他幾個人,愁眉苦臉。
所謂九寺,是自古沿襲的官署名稱,到了大明,還有大理寺、鴻臚寺、太仆寺等等……歷史比起僧尼寺廟還要古老。結果讓人說成今日方有僧,滿朝文武,都成了和尚,這像什么話啊?
“太傅,這還算客氣的,還有人說,滿朝皆是不孝子,更無一人有良心。我們簡直無地自容。”金幼孜也跟著抱怨。
柳淳啞然一笑,“抱怨就抱怨,沒地方住,就在這文淵閣待著,你們要是還不解氣,我就把造謠之人抓起來,挨個發配東番島,你們意下如何?”
“不如何!”楊榮直接苦著臉道:“要真是這么干了,我們的名聲就更臭了。”
楊溥感嘆道:“唉,只能靠著時間了,但愿過些日子能習慣。”
他們哀嘆了一會兒,就繼續寫文章了,可這時候,楊士奇趕回來了,他兼著禮部的差事,因此比別人都要繁忙。
從外面進來,楊士奇就一張鐵青的老臉,仿佛欠了他八百萬似的。
“諸位,實在是欺人太甚……”他一眼看到了柳淳,把后面的話憋了回去,急忙給柳淳施禮,“見過太傅!”
柳淳淡然一笑,“怎么了?有誰給你氣受了?”
楊士奇嘆息道:“太傅,今天有不少外藩使者跑到禮部來了。其中最過分的就是倭國和朝鮮……尤其是朝鮮!連國名都是太祖賜予的,竟然跟我說,說大明改了衣冠,剃了短發,就不配自稱華夏……他們是三千里錦繡小中華,如今可以去掉小字矣!”
楊士奇這么一說,內閣的其他成員也都站了起來。
“好大的膽子,我看朝鮮簡直是活得不耐煩了。”楊榮怒罵。
楊士奇道:“事情也不能這么講,說到底,是咱們先剃發的,而且這么大的事情,沒有跟藩屬交代,難免引起人心不穩。我的意思是請他們去工廠瞧瞧,明白我大明剃發易俗的目的所在。消除誤會,讓他們體諒大明的做法。”
楊士奇說著,偷眼看了看柳淳,發現這位太傅大人正滿臉玩味的笑,弄得楊士奇打了個冷顫。
“太傅,下官只是這么一說,若是太傅覺得不妥……”
柳淳呵呵一笑,笑得無比真誠、坦率、慷慨!
“楊先生,朝鮮不滿足于小字,想要變成中華,你應該成全他們啊!又何必拒之門外呢?”
楊士奇一愣,“太傅的意思是?”
“很簡單,就兩個字:出兵!”
啊!
六位閣員一聽,全都傻眼了,要打朝鮮?
什么理由?剃發!
這恐怕是古往今來,最奇葩的開戰理由了,這能行得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