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阮母早早起來,喊了女兒起來,小石頭也鬧著要去,最終,只得母女三人一起出門前往鎮上。
這是阮柔在回到娘家后第一次出門。
鄉下人家起的早,天色才微微亮,屋前屋后就已經有了忙活的村人。
碰見了,打個招呼,阮柔面色如常,并未再做出一副凄苦樣,堵住別人嘴的最好辦法,就是表現出自己過的很好。
阮母小心盯著女兒,生怕她受到影響,好在也無人沒眼色的當面說人閑話,故而一路走來還算順利。
三人是走著去鎮上的,本來可以坐牛車,但阮母擔心那些婆娘亂說話,決定走著去。
杏花村距離鎮上不遠,走路大概要大半個時辰,從天微亮走到天光大亮,一行三人終于來到了鎮上。
阮柔感受著酸軟的雙腿,忍不住道“娘,咱們回來還是坐牛車吧。”她寧愿被說幾句。
“好,坐牛車。”阮母也走得夠嗆,更別提小石頭,此刻吐著舌頭一副累趴了的模樣。
安平鎮所在的縣與青州府相鄰,鎮北邊有一個小碼頭,帶動了安平鎮的經濟與商貿,因此還算繁華,
阮柔走在陌生的小鎮,體驗著鄉土人情,一時間頗為新鮮,這似乎是她第一次距離市井這么近。
正好奇張望著,阮母遞過來一個小荷包,“喏,喜歡什么自己買。”
阮柔并未拒絕,掂了掂,沉甸甸的銅板,約莫有個一百文。
三人先找了個餛飩攤,一碗熱鬧的餛飩下肚,頓時都有了精神。
“好久沒來了吧,我先帶你轉轉。”本就是為了女兒來的,也不怕耽誤時間,阮母帶著兩個孩子轉悠起來。
小鎮節奏不快,幾乎都是經年的老鋪子,酒樓、飯館、客棧都是熟悉的。
轉過一個拐角,就到了鎮東邊,鎮上富貴人家的居住地。
阮母瞧見就要轉位置,卻見女兒徑自往前,走到一家鋪子前。
她急忙跟過去,“慧娘,來這干嘛呢”
“娘,我聞著挺香的,想看看是什么。“阮柔沒撒謊,但也沒全說。
她前后兩世的五感都十分敏銳,聞到香味的第一時間就發覺了不對勁,這也是她能躲過后宮諸多算計、順利生下皇嗣的原因之一。
在度過后宮爭寵的階段后,榮升太后的她閑暇之余還自己調制過幾位香料,下面投其所好獻上來不少珍貴方子,如今倒也還記得。
正常香料鋪子的味道都是中正平和的,可這一家的味道卻在濃重的香味后有著股微微刺鼻的氣息,經歷過宮斗的阮柔立刻警戒值拉滿。
“香料鋪子啊。”阮母抬頭,她并不認得字,卻大概猜測出店鋪的用處。
“陳氏香料鋪。”阮柔心中默默補充道。
進入店鋪,卻見里面正熱鬧著。
只聽得一個四十來歲、尖嘴猴腮的管事道“二少爺,這是下面新制出的香料,請您過目。”
陳問舟接過香料,湊進鼻端小心的嗅聞一番,卻被突的嗆到,猛烈咳嗽起來,乍看上去很專業,實則完全是外行人的做派。
阮柔的嘴角露出一個微笑,瞧,刁奴欺主,這不機會就來了。
陳問舟第一次接管家中的產業,行事很是小心,奈何他對香料實在了解不深。
位于安平鎮的陳氏香料鋪看起來寒酸,實則是陳家的祖產,大概一百年前,陳氏祖輩就從這一家小小的香料鋪子,一點點做大做強,走到縣城、州府,乃至整個大齊,成為大齊數一數二的香料世家。
可作為繼室子,上面有受父親寵愛的大哥,他一直被隔離在外,基本沒接觸過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