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由于校園面積夠大,還劃分教學區、生活區,四個人一致認為副本中除了這份“高三年級學生守則”可能還有其他規則,只不過他們還沒有找到。
七點十幾分,四個人返回教室,準備上晚自習。育梁中學高三年級的晚自習時間是從7:30到9:30。學生們9:30結束晚自習就要返回宿舍,22:00宿舍關閉,22:30熄燈。
在兩節晚自習之間的課間,有個短發女生找過來,在門口敲了兩聲門,詢問離門最近的同學“請問胡依娟是你們班的嗎”
被問到的同學回答“不是。”
“哦,好的。”女生聞言沒有絲毫逗留,離開1班教室的門,又去敲隔壁的2班。
其實每個班都不會有人叫胡依娟,胡依娟是她自己的化名,她到處問是為了尋找隊友。
她和幾名隊友隸屬于一個剛剛成立的民間組織,加入組織的最基本要求是在規則怪談里擁有特殊身份,無論是好運者、厄運者還是混沌者都沒關系,但原則上不收平凡者。組織里僅有的兩個平凡者是名校物理系學生,他們打聽到有關部門監測怪談入口的基本原理,自己順著思路也造出一臺簡易的機子。
這臺機子會監測方圓五公里內的聲波和光動,雖然“方圓五公里”的監測精度遠不比官方制造出的專業儀器,但對一個民間組織而言足夠用了。
憑借這臺儀器,組織成員最近都頻繁地在“方圓五公里”的范圍內晃悠,盡可能多的進怪談刷道具。刷出的道具由組織統一出售,換來的錢組織和原持有人五五分成。
這樣看似不如自己單打獨斗劃算,但一方面大家抱團能提高生存率,另一方面如果組織成員在副本中不幸喪命,組織還會為其指定的親屬“n1”的賠償。
這里的“n”指的是死者在加入組織后進入過的怪談總數,單位是“百萬元”。比如一個人加入組織后成功刷了8次怪談,死在了第9回里,那么“n1”就按“91”算,也就是10次,給親屬的賠償金將高達1000萬元。
唯一的附加條件是n不能為“1”,也就是說如果加入組織后第一次進怪談人就沒了,那是拿不到賠償金的。
這一條勸退了很多人,但有更多的人心存僥幸,認為自己不會那么倒霉。
大家總說“生命無價”,但現實是殘酷的。對很多普通人來說現在他們面對的現實就是“自己不一定哪天就會死在怪談里”,那如果能借此給家人換一筆錢,保障父母、子女日后的生活,對自己來說就是最好的結果。
因此加入這個組織的每一個人都很拼命。
胡依娟是今天從一幢辦公樓里被吸進的怪談,當時他們組織的儀器監測到了方圓五公里內的波動,她和五名隊友就從范圍內的不同位置開始碰運氣。進來之后,她的身份是高三6班的學生,但班里一個隊友也沒有,她一時不知他們是沒進來還是出現在了別的班級里,只能挨個敲門對暗號。
最終,她在5班找到一個隊友、8班找到兩個,9班找到一個,11班找到了最后一個。
六個人全齊,聯手刷本,這是個很好的開端。
9:30,晚自習下課,葉汐和楊歌結伴回到宿舍。她們住在女生宿舍樓的402房間,屋里除了她們還有兩個同在1班的室友,但估計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干擾因素,副本設定這兩個女生最近外出參加考試了,不在學校。
葉汐和楊歌于是回了屋就開始翻箱倒柜地找線索,很快找到了兩個關鍵物品。
首先是兩個人的衣柜里都發現了一張字條。
“1騙子,他是個騙子;
2學校里沒有老式水井是騙你的,老式水井就在鴻鵠樓正前方的空地上;
3見到老式水井要無視并離開是騙你的,老式水井不存在任何危險;
4一切為了學生是騙你的,為了學生的一切是真的;
5鴻鵠樓廢棄于1994年;
6晚間只有一個老師的辦公室是危險的,遠離”
字條是手寫的,歪歪扭扭的字跡仿佛透著一種痛苦。葉汐和楊歌認真比對了兩張紙,確認內容完全一致。
但這個內容,讓本來就透著詭異的副本顯得更詭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