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可能地想辦法從狗歌手里獲得更多的股權,穩賺的生意,當然吃的越多越好。
同時他們還要壓價,使勁地壓制股票發行價,定價越低,股票才越容易漲高,資本的收獲才會越高。
很多人會說,市漲得越高不是越好嗎
錯
大錯特錯
那些一市公司股價就飆升百分之一百、兩百的,看起來好像很讓人激動的樣子,但實際,你以為股東們真的很愿意看到
其實公司股東們最希望看到的是股票市之后小漲一點,然后畫出一條穩定長久的升曲線,而不是像火箭一樣,直接爬升。
這種飆升程度,只能證明了公司之前的股票發行價定低了。
某種意義講,漲得越高,其實公司損失的就越多。
哦,也不對,不能說是損失,只能說原本能賺更多的
仔細想想就知道了,發行價是什么
發行價是公司股票放出來的價格,換句話說,公司是以這個價格把股票賣出去的。
接下來不管再漲多少,那錢跟公司也沒有任何關系。
賺錢的人只有一部分幸運的韭菜,呸呸,只有一部分幸運的普通股民,以及賺了大頭的發行承銷機構。
你以為那些股票發行承銷機構熱衷于幫助公司市的主要目的是賺那一點發行費
當然不是,哪怕再大的公司市,發行費能有個幾千萬美刀就不錯了,雖然這個數字不算小,但對于那些巨無霸式的金融機構和銀行而言,這點錢他們還不放在眼里。
實際,這些資本最看重的是作為發行機構,他們能夠獲得一部分市公司的股票承銷份額,一般情況下,這種份額的價格是要比發行價更低的。
另外,若是碰到極為看好的公司,資本們還會盡可能地爭取一部分股票配額,擴大自己的股份。
注意力,這些股票在一開始,都是抓在資本手里,不會放到市場流通的
舉個栗子,市公司要放出百分之十的股票,這些股票按照發行價格全被承銷機構承包,然后等到市那天,這百分之十的股份并不會一次性全部放到市場。
可能真正放到市場的只有百分之五,甚至更少,而另外百分之五則是握在機構手中的,等著股票升值然后慢慢放出來。
劃重點,升值的錢歸誰
當然是歸承銷機構而不是市公司
像狗歌這樣的,若是承銷機構能夠掌握百分之五的配額,哪怕按照輩子狗歌市時候的股價,那也是十多億的價格。
想想看,若是一天漲百分之一百,那些承銷機構能賺多少
瞬間十個億的美刀好嘛
這不比那幾千萬的發行費高得多
所以很多時候,除非股東對于自家公司信心不足,否則他們一定是迫切希望能夠把公司股價定得越高越好的,與之相對的,就是承銷機構自然希望股價越低越好。
前者是為了賺錢,后者也是為了賺錢。
佩奇和布林當然不會允許機構這么干。這些資本賺了十億,那就代表著公司少賺了十億,作為公司的大股東,兩人怎么可能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