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發展成熟的弓,比如復合材料的反曲弓,就具有極強的殺傷力。但這種弓制作復雜,耗材耗力也耗時。
考工記中專有“弓人為弓”一篇,對制弓技術作了詳細的總結。在此后的兩千年內,中國或者說亞洲的復合弓制造技術制弓術與考工記相比沒有什么根本性的變化。
考工記中認為制弓以干、角、筋、膠、絲、漆,合稱“六材”最為重要。
其中,干材要以柘木為上,次有木、柞樹等,竹為下;角要用牛角;筋用牛筋,選筋要小者成條而長,大者圓勻潤澤;膠用鹿膠、馬膠、牛膠、鼠膠、魚膠、犀膠六種膠;絲即絲線;漆即天然漆。
這么多材料,主角目前是完全無法搜集齊的,尤其是動物膠方面,要知道主角穿越以來還沒見過任何一只哺乳動物呢。
限于材料和工藝的復雜,彈弓和弓箭這種人類歷史上非常普遍的武器,主角只能暫時割舍了。
最后是投石索。
石頭是人類歷史最早的兵器之一,也是石器時代的主要攻擊武器之一。
最早投石的方式就是徒手投石。到后來,一些地區出現了投石索,投石的距離也就遠了很多,威力也增強了。
投石索的結構和使用方法很簡單兩條相同長度的皮帶中間系一皮囊,囊中放置石頭。投手抓住皮帶末端,在頭頂飛速揮舞旋轉,第四五圈時當速度達到最大時,放開其中一條帶子,皮囊中的石塊就順著切線的方向投出。
在將使用的投石經過加工打磨成圓石后,投石索可以很方便的將圓石甩出100200米,在成規模的齊射時威力可觀。
古希臘和古羅馬都曾有較大規模的投石兵,雖然裝備較簡陋,卻是主力部隊的得力助手。
投石索使用方便,制作簡易,也是可以適合螞蟻使用的武器。
最后,這四種武器中,從理論上否決了彈弓和弓箭后,主角選擇了標槍和投石索。
主角帶著一些工蟻,試驗著制作了一批標槍和投石索。
標槍和長矛基本差不多,將一個專門燒制的鋒利的帶釉陶制矛頭,用蟻膠和蟻絲固定在一根細樹枝上,就算做好了。
主角一開始是打算將長矛和標槍合成一件武器,這樣飛騎士們可以在天空上近戰當做長矛使用,遠程作為標槍投擲。
不過做好之后,主角試著揮舞了一下,他發現標槍和長矛的設計還不能相同。標槍需要短身柄,重心偏前,才能完全發揮出投擲的威力。而長矛必須有較長的身柄,重心位于矛身正中,才方便握持。
最后主角只能是將長矛和標槍分開制作。長矛的陶制矛頭設計成了長長的銳利的中空形狀,而標槍矛頭相對更大更重。
投石索則是用蟻絲編制而成,中間編織出一個絲囊,用作盛放石頭。
大約三天之后,第一批實驗性質的武器終于做好了。
武器制作好了以后,主角立刻找來一些雄蟻、兵蟻和螞蟻進行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