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謀攻篇對于敵我兵力對比及相應策略有一段精彩的論述”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意思是用兵的原則是有十倍的兵力就包圍敵人,五倍的兵力就進攻敵人,兩倍的兵力就分割消滅敵人,有與敵相當的兵力則可以抗擊,兵力少于敵人就要避免與其正面接觸,兵力弱小就要撤往遠處。所以弱小的軍隊頑固硬拼,反而會變成強大敵軍的俘虜。
寄生螞蟻們本身就沒有足夠的兵力,卻依舊固執的進攻有著地利優勢的神使王軍團,戰敗也是必然的。
這場戰斗并沒有懸念,在投石兵無法發揮作用后,主角就降落回了要塞呢。
等戰斗結束后,滾率領神使王軍團及要塞的工蟻去清理戰場以后,主角把蘭博瑞和蘭博瑟招了過來。
總體來說,主角對于初次上陣的投石兵的表現還是滿意的,他嘉獎了兩位指揮官,并且表示會賞賜投石兵小隊的指揮官和全體戰士各一滴蜜露。
由于訓練培養飛騎士消耗了大量蜜露,東楊城的蜜露現在已經成為了管控物資,放牧蚜蟲的工蟻有專門的編制,所有收獲的蜜露由專職工蟻吞入腹中以后,再吐入巢專門的陶瓷罐內儲存。
每只工蟻和兵蟻每周只能獲得一滴蜜露,而雄蟻和雌蟻每天能分配到一滴。此外,只有在得到了主角許可的情況下,這些管控的蜜露才會作為獎勵額外配給相應的對象。
因此對于主角的這份賞賜,蘭博瑞、蘭博瑟和他們屬下的戰士都感到興奮。
之后,主角又提出投石兵小隊應該繼續研究改進戰術,至少要能夠準確攻擊到移動中的敵軍。
之前蘭博瑞和蘭博瑟在訓練時已經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從實際出發,改進了主角純理論的訓練方法的一些弊端,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主角勉力他倆繼續努力。
主角對于這支投石兵部隊還是很看好的,如果有可能,今后還會繼續擴編這種遠程部隊。
之所以這么重視投石兵部隊,是因為不同的兵種搭配起來,可以起到112的效果。
司馬法天子之義篇說“兵不雜則不利,長兵以衛,短兵以守。太長則難犯,太短則不及。太輕則銳,銳則易亂。太重則鈍,鈍則不濟。”這就是說,要重視不同武器的結合。
古希臘和古羅馬的部隊都以重裝步兵為主,其精良的裝備和嚴密的隊形可以很大程度上削弱遠程武器的效果。可就是這樣,古希臘和古羅馬軍隊中也會大量編制克里特弓箭手、羅德島投石兵和使用標槍的戰士來作為輔助部隊,用來削弱牽制敵軍,以及作為散兵線執行靈活的戰術。
而主角對投石兵的定位就類似于輔助部隊,他們可以在距離較遠時就削弱敵軍的實力,并且不斷打擊敵人后續的部隊。
這樣在同樣的作戰正面寬度內,神使王軍團的敵人就將面對三重打擊第一線的牽制攻擊、第二線的居高臨下的偷襲,還有投石兵的遠程打擊。
而相比之下,沒有投石兵配置的神使王軍團只能做到前兩重打擊。傳統的螞蟻軍隊作戰更是只有第一重的打擊,用大量的兵力和時間去互拼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