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蓄奴蟻蟻后身上有了目標蟻后的化學信息,便冒充目標蟻后發號施令。于是,戰斗立刻停止了,黑螞蟻工蟻仿佛被洗了腦一般,把原先的敵人看做自己人,紛紛向蓄奴蟻蟻后靠攏,并開始為她效勞。
除了這種以少勝多的智取策略外,蓄奴蟻也經常強攻目標蟻巢以掠奪奴隸。
當偵查兵發現目標后,趕來的蓄奴蟻援軍會將目標據點團團包圍。此時,目標蟻巢受驚的工蟻則會企圖挖掘其他的逃生出口,好將蟻卵送到安全的地方。蓄奴蟻則回堵在每個出口前,脅迫工蟻放下身上背負的蟻卵蟻蛹。
蓄奴蟻只殺不從抗命之蟻。而等到戰爭結束,蓄奴蟻占據目標蟻窩后,則強迫存活著的工蟻將蟻卵搬到它們的地盤上繼續照料。孵化出的幼蟻就或成為忠心耿耿的努力。
每次剽掠之際,服務比較久的奴隸還會配合蓄奴蟻行動,奴隸們遠遠地躲在一旁野草之下,等待奴隸主肅清這一帶。當蓄奴蟻凱旋而歸,這些奴隸就進入該地,搖身一變成為伶俐的主婦,把新搶得的蟻卵與舊有的混合,并教育戰俘和其子女。
蓄奴蟻還有一種快速掠奪的戰術。
他們派出幾只蓄奴蟻去偵察,當發現別的蟻巢后,就沖進去殺死守衛的兵蟻,然后從腹部分泌出一種信息激素,大隊蓄奴蟻便蜂擁而來,他們不求占領目標蟻巢,而是專門搶劫蟻蛹,叼上一個就往回跑。
有趣的是,雖然蓄奴蟻在戰斗中無往不利,但是他們掠奪來的奴隸有時候也會起義。
發動起義的往往是被掠奪的成年螞蟻,新孵化的奴隸蟻很少叛亂。奴隸起義者會將蓄奴蟻奴隸主斷頭,把他們的卵扔到穴外,讓其因無人照料而死去。
理論上來說,僅需一只有反叛精神的奴隸螞蟻就足以帶領奴隸們發動起義,而殺死蓄奴蟻的幼蟻也沒什么難度。不過,這種起義的結局似乎還是偏向于奴隸主那一邊,至少30的蓄奴蟻總是能挺過這種斯巴達克斯式的暴動,然后繼續四處擄掠。
這種奴隸起義場景總讓人聯想到斯巴達克斯起義,螞蟻世界與人類世界真是何其的相似。
總體來說,蓄奴蟻的社會制度接近奴隸制,有不事生產的奴隸主階級和戰俘轉化而來的專門的奴隸階級。
而大頭蟻雖然也有偶然的捕俘行為,但還沒有形成常態化,也沒有把奴隸生產當做最基礎的經濟活動。
按照主角的理解,大頭蟻王國還處于原始公社向奴隸制轉變的文明階段,而這個世界如果有蓄奴蟻,那么他們天然就更適合步入奴隸社會。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奴隸社會顯然要比原始社會先進。其生產力勞動生產率都有了較大的提高,社會產品除維持生活必需以外也開始有了剩余。
而剩余產品的出現,就會導致出現不事生產的階級,像是蓄奴蟻這樣只負責戰爭的螞蟻,或者大頭蟻王國的雄蟻其實已經脫產了。
這種社會分工將為私有制的產生準備了條件,而大頭蟻的社會中顯然還沒出現私有制。
“私有制”,主角默默的念叨這個具有魔力的詞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