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蟻后,由于其受到嚴密的保護和充足的供養,壽命也長,她們的智力水平在某種不知原因的外在刺激下,開始快速增長,并且遠遠突破了昆蟲那原本簡單的大腦神經的限制,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蟻后本身就在蟻巢中具有崇高的地位,當她們體現出極高的智慧后,順理成章的就獲得了她的孩子們的支持,成為蟻巢事實上的統治者。
有的螞蟻群落是單后制,她們就擁有一個最高統治者,有的螞蟻是多后制,則是多個蟻后共同決策,就像當初工蟻們做的那樣。
就這樣,出于對高智力個體的偏好,螞蟻社會由之前簡單的全體工蟻決策制,過渡到了蟻后決策制。最高權力由工蟻轉移給了蟻后。
這種變化類似原始的人類社會的演化。
按照一些學者的劃分,人類的原始社會經歷了原始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
原始群是原始人類最初共同生產和生活的集團。它開始于從猿到人的過渡。以群的聯合力量和集體行動來彌補個體自衛能力的不足。
形成原始群是外部環境的逼迫。為了生存,原始人類以群體的形式聚集在一起,集體地勞動,集體地生活,集體地與大自然進行抗爭。這種集體性相互依賴的組合,構成了最早的原始群體,并初具一定的原始組織意義。這種原始群為人類最早的社團組織雛型,但嚴格而言,這種社團組織雛型,其組織性尚不穩定,尚未有真正的組織原則和規例。
在群體生活中,個體之間權利和地位基本平等,但母子之間的關系更密切,故母權能起到某些作用。
原始群是人類社會的雛形,是原始社會的最初階段,相當于舊石器時代早中期的人類社會組織。原始群后期出現血緣家族,并逐步向母系社會過渡。
母系社會又稱母系氏族制社會,氏族社會的早、中期為母系氏族,即建立在母系血緣關系上的社會組織,是氏族社會的第一階段。
母系氏族婚姻和氏系基本特征為始終以母系血緣關系為紐帶。婚姻形式在早期是群婚。由于實行外婚制,夫妻分居在各自的母系氏族中,婚姻生活采取丈夫走訪妻子的形式,子女從母居,屬母方氏族,世系和財產繼承從母系計。到了母系氏族繁榮期,由于對偶婚的出現和逐步鞏固,丈夫遷到妻方氏族從妻居。
原始群向母系氏族的轉化,是由于原始人的血緣家族,經過幾代繁衍之后,由于人口不斷增加,引起食物來源匱乏,生活受到影響,因而必然分裂出新的血緣家族。這時候新的血緣家族依然施行內部的血緣婚。內婚制會導致后代身體素質和智力水平的下降,血緣家族的分裂,不斷產生新的血緣家族。最終產生一個內部不能婚配的血緣親屬集團氏族。
螞蟻社會的這種演化,和人類社會的演化非常相似。
在社會早期,人類社會是人人平等的集群抱團,母子關系更為密切,因此母親的權力略為重要。螞蟻社會則是絕大部分工蟻之間平等,蟻后由于是共同的母親,也有一定特殊地位。
為了更加適應生存環境和競爭,無論是螞蟻還是人類都需要更加聰慧的后代。對此,人類社會的解決之道是由內婚制轉變為族外婚,為適應此,母系氏族誕生。而螞蟻社會,由于不同階層間巨大的智力鴻溝,則是將決策權轉交給更聰明的個體蟻后。